|
新浪娱乐讯 6月14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中国红楼梦学会、万众盛世传媒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红楼梦经典故事系列电影暨《尤二姐》剧本专题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李希凡、张庆善、石昌渝、陈熙中、张俊、段启明、张书才、杜春耕、沈治钧、曹立波、段江丽、张云等十余名中国红楼梦学会红学专家参与剧本研讨。
制片方强调,他们投资上亿元打造的红楼梦“小”人物爱情系列影片与胡玫的电影《红楼梦》、李少红( blog)的电视剧《红楼梦》没有可比性。这个系列影片中弱化了宝黛钗这一主要爱情故事,而着眼于像迎春、尤二姐这些原著中描述并不太多的“小”人物,通过她们的爱情,让观众们从另一侧面品味红楼。在导演的选择上也不会追求名气,演员选拔直接进入专业院校挑选不搞海选。这个系列影片最大的特色就是尽最大可能忠实于原著,邀请众多红学专家保驾护航。其中,邀请红学家、中国红楼梦研究所、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长孙玉明担任编剧,拟邀请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冯其庸,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李希凡,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庆善担任艺术顾问。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肯定了这个红楼“小”人物爱情故事系列影片的创意,他说:“过去,内地和香港拍过电视剧、电影、越剧版本很多。电视剧的优势是包涵容量更大。如果拍电影,选择其中一个次要人物的爱情故事会显得更集中,这时候精彩度很重要。”此外,他还对这个系列提出一些创作建议:这些“小”人物的爱情是原著中的枝节故事,改编环节很重要。既是《红楼梦》中的故事,又必须是完整的独立故事。二姐吞金和王熙凤有关,在“小”人物系列改编的过程中不必刻意回避原著中的主线人物。《红楼梦》的语言很有特色,对话或者旁白可以修改得更容易理解,这样更容易被年轻观众接受。另外,这个系列暂定的10部片名还有待斟酌,不一定全用四个字,“抗婚”和“之恋”出现多次应该有所区别。
在两个多小时的探讨过程中,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改编创新”上,除了语言提炼口语化,专家们也对改编的“度”发表了看法:这些“小”人物在原著中描写篇幅不多,要扩展成一部电影是允许虚构一些内容的,包括《百家讲坛()》、红学泰斗对《红楼梦》的解析都有自己的演绎。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虚构大前提是不能脱离人物性格,不能超越当时社会条件所能产生的一切,不能戏说、胡编、超时空。
此外,专家们也对这个系列影片提出了各种建议。例如:这个系列几部影片在风格上要统一,尽管每部主角不同故事不同,但味道一致;小人物与主要人物有关,小故事要为一个共同的主线服务,用小的方面折射出红楼魂;在系列定位上,“经典故事”、“十大悲剧”这次措辞有待斟酌,因为宝黛钗更为经典,《红楼梦》中几乎每个人物都是悲剧;目前剧本草稿以对话为主,后期修改还可加入一些视觉的东西,大观园的景色等;可以将尤二姐、尤三姐合成一部影片,因为二者密切相关,分开拍摄必然会造成重复,显得支离破碎。其中合并“二尤”的建议在当天的制片方的内部会议上得到通过,尤二姐、尤三姐两个人物将合并到一部上下集影片中。崔一佳/文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