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华语片别再烧钱了 “大片之路”存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7日11:52  武汉晚报
陈可辛:华语片别再烧钱了“大片之路”存危机

陈可辛

  本报上海专电(特派记者 何娅)《英雄》2.6亿!《十面埋伏》2.9亿!《满城尽带黄金甲》3.6亿!《赤壁》6亿!!华语电影投资手笔正越来越大。不过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昨天举行的金爵论坛上,香港导演陈可辛却对这一现象泼了一瓢冷水,呼吁未来的华语电影应降低成本,指出目前的“大片之路”存在危机。

  陈可辛执导的《投名状》(blog)是去年华语片的票房冠军,这部投资3亿元的电影也让这个长发飘飘的“文艺男中年”成为继张艺谋之后第二个在内地跨入2亿元俱乐部的华人导演。不过陈可辛似乎更多的是无奈:“要让观众进电影院,导演可能要拍他们不是那么擅长的题材。”

  陈可辛表示,目前大片的票房几乎占了全部市场的70%,中小成本电影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分析“大片之路”的形成原因,陈可辛说,录影带的发明让人们发现了比看电影更经济和更便利的渠道,而大片是重新吸引观众进电影院的重要手段。陈可辛说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好莱坞,除了大片,能赚钱的就只能靠讲述方式特别或者人性上有些变态的题材,因为具备话题性而受到关注。

  但是这条路在中国却走不通,由于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很多电影只能通过盗版才能看到完整版,加上没有分级制度,惊悚、暴力等片种受到限制,所以中小成本的电影投资有商业回报的机会不多。这样的情况下,大片得以大行其道。

  而谈到为什么华语大片基本上都是古装大片,陈可辛分析,因为投资越来越高,中国本土的票房其实不足以收回成本。别看动不动就“票房过亿”,实际上国产片的票房收入分成比例是既定的,制片方占40%左右,所以一部投资3亿的大片,国内票房7、8亿才能收回成本,所以要赚钱必须依靠海外的市场,才能收回投资保证创作的良性循环。而目前国外对中国的需求暂时只是古装片。

  陈可辛呼吁,本土市场才是支撑本土电影的基石,目前的应对方法是降低成本。“将成本控制在1亿以下,如果电影真的很好,2、3亿的票房不是不可能,纯粹的本土票房就能收回成本的话,中国文化才能有自己的作为。”陈可辛认为去年的《集结号》是很好的例子,“不用明星”是降低成本的方法之一,而《长江七号》《大灌篮》这样的电影也提供了片种多元化的可能。

陈可辛吧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