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丹青王家卫对话变成独聊 两大才子互相欣赏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7日13:26 青年时报
他们都是在各自领域中个性十足、很酷的极品男人。一个,以绮丽、妖娆、浪漫、迷惘的电影,叩动了无数都市男女的心扉;另一个,用他绚烂的画面和辛辣的文字,直抵我们脆弱的神经,酣畅淋漓。 他们都是上海男人,一样酷爱玄色衣衫,一样不苟言笑,一样喜欢紧抿嘴角探究他人。 “我在纽约时知道他。看他的电影,觉得那真是人精,那不是流氓嘛!上海人说的———流氓加才子!”55岁的陈丹青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王家卫的欣赏。 “陈丹青是大师。我第一次看见他,觉得他像一个和尚!”50岁的王家卫肯这样说一个人,绝对当他做同道中人。 昨天下午,著名导演王家卫和著名画家陈丹青对坐媒体。虽然官方为两位视觉大师确定了一个“城市空间与电影”的主题,说起来应该是一场对话,但是,一个小时中,三分之二是陈丹青坐在台上侃侃而谈,王家卫大部分时间作为陪聊,要说“对话”,名不副实。没有想象中两位知识男子碰撞得火花四溅,不过,陈丹青秉承一贯风格,妙语、粗口、大胆精辟之词交织流转口中,令场内不时掌声四起,笑声洋溢。 只有香港才能出现王家卫 因为穿了一双短袜,所以不能像主席王家卫那样翘大腿。还因为台上不能抽烟,更令自己智商降低,陈丹青冷幽默地表示,只想把这次“被绑架”来的一小时谈话赶紧给对付了。 他显然是那种话匣子打开就才思泉涌的人,一开聊就变得兴奋。他也是舍得自嘲的男子,比如说自己不是行家,之前却“很不要脸地谈建筑、谈时尚、谈教育……现在又来谈电影。” 他喜欢打手势,一双白皙修长的手极其漂亮;他说话间会忍不住蹦出上海话,尤其是用粗口表达一种效果;他以儒雅的姿态,宣泄“愤青”感觉,就显出了潜藏内心的狂放和不羁。这些,都彰显了一种魅力。 他的话,有些零散、随意,但很传神,当然有些绝对大胆地令台下的官员窘迫不安。他回忆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见到上台领奖的王家卫,喜欢用“流氓”来夸赞;他把《花样年华》叫做“那个旗袍的电影”,里面的老演员潘迪华(就是一贯出演王氏电影里的老上海女人)叫做“那个老太婆”,被王家卫诚惶诚恐地纠正;他不清楚王菲的名字,只知道《重庆森林》里“那个王什么”;至于《春光乍泄》,他表达得更干脆:“就是同性恋的那部电影,哇,一上来两个男人就在床上!大陆再过30年也不会出现!王家卫就是很粗暴地一拳打过来,不留余地,但是画面又很精致,结局也令人难受……” 他就是这么任性地称赞着王家卫:“蔡明亮、杨德昌的电影我也喜欢,但是他们都没有你的流氓腔,你的东西很专制,但是我要的。只有香港才能出现王家卫,但是你的电影却并不代表香港。” 今日的上海已没有了都市电影 “上海养育了中国电影,但拱手给了香港,香港于是造就了这个戴墨镜的人!”也许,这正是陈丹青整场谈话的中心!他从上海走出去,却满不在乎地表示自己不了解上海,且“上海也没有特别吸引我去了解的地方。”当然,他记忆中的旧上海还是很美好的,包括那些民国年代的沪上老电影,部部精致,值得回味。 “但是后来就有些乱套了!应该出现都市电影了,却来了第五代一统天下,我也是同代人,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李少红,他们都是才子,也有流氓气,但他们和我一样,接受的是无产阶级美学观,没有都市电影的概念,拍的都是农民……”而陈丹青认为,罪恶、暴力、性、中产阶级、小市民、嫉妒、贪婪,没有这些,就没有电影!“如果说香港电影是泼辣的,台湾电影是深刻的,那都是有这些元素。它肯定了日常生活,电影中都是马路上看到的一切。”所以,他宁愿看电视剧,看《渴望》、《上海一家人》、《孽债》,因为那里面,还可以寻觅到浓郁的上海俗世生活。 陈丹青一直耿耿于怀于一部纪录片———一个上海老人,孩子时没有和母亲及其他兄妹离开上海,一个人守着一座老洋房住下来,终生未娶,每天一早起来烤吐司面包,喝咖啡,晚上用切成薄片的柠檬挤出汁滴在白开水里喝……“为什么没有人来拍他,这是一部多好的上海电影!”当国外的各大城市拥有了他们各自的电影代表人物———伍迪·艾伦、希区柯克、小津安二郎、大岛渚、戈达尔、费里尼……上海呢?没有!“现在,上海越来越疯狂了,郊区都变成了德国、英国、法国小镇……那么,电影更应该如此。” 对此,王家卫有同感,“现在的电影,都在讲旧上海三四十年代,其实上海的新面貌一直等着,可没有人去碰……”其实,不能说完全没有人去拍,或者他的意思,是没有活生生又令人惊喜之作呈现出来吧!时报特派记者 韩蓓
【王家卫吧】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