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节主题论坛 吴思远:香港电影不能失去特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8日07:41  解放日报

  本报讯(见习记者 施晨露)合拍片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电影的中坚力量。在2007年我国生产的402部故事片中,合拍片和协拍片占47部,11%的产量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合拍片的浪潮也成为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大关注焦点。昨天举行的电影节第三场主题论坛上,国内外几大公司的著名制片人和公司总裁汇聚一堂,探讨了合作拍片的得与失。

  著名电影人吴思远是首位进入内地合作拍片的香港影人。在他看来,合作拍片的历史就是中国电影市场逐步开放、成熟的历史,而港片北上也已成为香港电影近年来,尤其是CEPA协议签署以来发展的一条重要通路。

  “但不少圈内外人士也反映,香港电影得到了内地市场,失去了香港电影的特性。”吴思远直言不讳地指出,内地审查制度的宽严缩放,一直是萦绕在香港电影人心头的忧虑。“香港电影有自己天马行空、创意非凡的特性,香港电影是中国电影文化的一部分,让香港电影在合拍过程中保留其特色和活力,才是合拍真正的意义。”

  莅会的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江平对此当场给予了解答。他肯定地表示,鼓励合拍片的政策从来没有改变,加强沟通、消除不必要的误解,是未来应该致力解决的。“一切表现人间真善美的题材都是合拍片所欢迎和接纳的。”

  “电影是一个不太好做的梦”

  本报讯(见习记者 施晨露)“电影是很多人的梦,但这个梦不太好做。”昨天举行的电影节“亚洲新人奖”导演见面会上,中国影片耳朵大有福(电影节主题论坛吴思远:香港电影不能失去特性)》导演张猛的一席话赢得在场不少人的共鸣。

  入围今年电影节“亚洲新人奖”的9部影片分别来自两岸三地和日本、韩国、新加坡、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大多是这些导演的第一部故事长片,历经波折、制作时间两年以上的影片不在少数。对于这些新导演来说,入围电影节固然可喜,但市场依然是他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张猛说,他期待获奖,但影片能在院线上映还是最大的目标。中国台湾影片《九降风》的导演林书宇说:“台湾观众不看台湾电影已经很久了,我的野心很大也很小,就是希望能让本地观众看到这部影片。”尼泊尔影片《情祸》导演布桑·达哈表示,他40岁拍摄了这部处女作,仿佛人生从40岁刚刚开始。“能够入围国际性电影节对于尼泊尔电影来说是史无前例的,尼泊尔电影长期以来受印度电影影响很深,我希望能改变这种局面。”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