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电影节落幕 “金爵”年少路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3日12:02  竞报

  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走过了十一个年头,印象中每年都有点 “虎头蛇尾”——头两天众多影片借此宣传,热闹如同秀场;后几日冷清,偏重观片会友。今年的金爵奖赶上原主席明格拉去世王家卫临时撑场,更加汶川地震举国同悲,金爵奖低调了许多。

  纵观这忙乱的九天(听歌),11岁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相比61岁的戛纳、64岁的威尼斯、58岁的柏林电影节来说,还只是个小弟弟,未来的路还很长。

  评大奖:“平民”独领颁奖礼

  昨晚,第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高群书(blog)担任导演的《千钧。一发》获得评委会大奖。高群书的致辞只是简单的一句,“感谢王家卫和评委们支持这样一部平民电影。”而在电影拍摄之初,高群书只是因为“很想通过这个电影为影片主人公老鱼做点什么,仅此而已”。电影中所有演员都是真正的警察,主演马国伟就是其中一个,他凭借片中的本色演出获得了最佳男主演,很是紧张的他还拉上了导演一同上台,“没想到过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我把高群书导演叫到台前来壮壮胆。”

  谈竞争:参赛片有待提高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入围名单公布后,业界普遍反映入围影片稍显薄弱,国内有高群书的《千钧。一发》和哈斯朝鲁的《长调》,其他来自国外导演的作品,在其本土认知度尚且不够,更不用说在中国了。除了一些国内大片借电影节人气宣传外,一些艺术片导演似乎更喜欢把自己的作品送到外国去参赛,这令金爵奖有些尴尬。

  贾樟柯就表示:“上海电影节就其行业影响力和参赛片的质量来看,和我们的预期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作为普通观众来看上海电影节,最大的感觉是,它没有明确的选片标准。”本届电影节主席王家卫则言简意赅地概括了上海电影节的选片标准:捧新导演,而不是如同其他欧洲电影节那样青睐成熟导演的新作品。

  看热闹:十五分钟一场发布会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大明星、大导演随处可见,如走马灯一般轮番登场。据不完全统计,本届电影节开幕第一天,有近20个议程出台;平均15分钟就有一场发布会;部分参赛、参展影片举行剧组见面会……

  更有趣的是,明星们基本都集中在上海影城周围,王家卫经常戴着墨镜面无表情地从咖啡厅穿行而过;台湾新锐导演林书宇和《综艺》的知名影评人隔着桌子喝咖啡;某日参加完一个活动却在楼下碰见陈可辛和别人聊天……难怪某位参加电影节多年的老记者说出句名言:“现在新闻都不发生在新闻现场。”

  想怀旧:大银幕上闷片经典多

  对于那些不爱明星爱电影的影迷,电影节则承载了放电影这一基础功能。今年的电影节有三个重量级纪念影展:伯格曼回顾展、明格拉纪念展和邵氏电影回顾展。伯格曼的闷片历来是资深影迷寻求自虐的最佳途径;明格拉的影片距离观众更接近;至于邵氏的《刺马》和《倾国倾城》,这和在家看碟片不同,再闷也会有个睡友在身边。

  除了这些文艺气质浓厚的影片,电影节上奥斯卡(上海国际电影节落幕 “金爵”年少路长)获奖片《血色将至》和《老无所依》早早爆满;《功夫熊猫》因为早于规定的上映时间,影城不得不退掉了所有卖给观众的票根;王家卫重新调整的东邪西毒(上海国际电影节落幕 “金爵”年少路长)》恰好相反,为了做慈善放映不肯赠票,150元一张的电影票被包场大半,剩下的也很快销售一空。

  竞报记者张暄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