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2008》广州首映 顾筠称梦想是最大收获(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9日11:35  信息时报

  七年前,顾筠申请拍摄奥运题材的纪录片的时候,就下定决定拍摄一部有自己(导演)视角的纪录片,要和很多宏大体裁的记录片不同。那时是2001年,她34岁,从电影学院毕业已有10年,参加了很多专题纪录片的工作,比如《神州风采》,《九州神韵》等。“栏目的风格一旦形成,后来就是这个模式,你就觉得很无聊,今天王五明天张三,只是人的区别,在创意上没有任何贡献”。

  顾筠烦了,她想真正做点事情,想做一部好纪录片,讲故事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样才能吸引人来看,因为中国没几步好看的记录电影。

  2008年6月,顾筠带着这部电影参加了上海电影节。放映后,有观众问她,哎,你这电影演员哪找的,演得这么好。顾筠听了很开心,因为大家觉得纪录片好看了,象电影一样好看。

  纪录片原来的名字叫《2001+7》,记载了2001年申奥成功后,中国围绕着奥运发生的事情。纪录片以三组普通人物群体、“鸟巢”建筑过程作为主体,七年来建筑的建造,人的生活变化够成了故事的主线。整部片子拍了50多个小时,最后剪辑成了90分钟,光剪辑就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整部片子的镜头超过1200个,而一部普通电影的镜头一般在700到800个,这种剪辑数量保证了纪录片本身具有很强的节奏,完全不像大家印象中慢腾腾的纪录片,也达到了顾筠想要的好看。

  不过,说到好看,顾筠采用的方式更像没有方式,看上去,她就是充满感情地再现现实,通过镜头,巧妙地追踪到人不断起落的内心波动,还原一个真实的有感情、有汗水、有情绪的现实场景。在纪录片中,她不加评述,不做任何人为的渲染,只是通过剪辑,将人的命运发展串接起来,同时运用了大量特写,有时人的面孔充斥整个画面,让人们清楚地看到了她们的表情。

  看电影的人坐在漆黑的电影院里,在大屏幕上看着这些表情的变化,有人感到真实,有人感到和自己很贴近,有人同情片中人的遭遇,有人好奇他们的生活,而最根本原因应该是大家在这部纪录片中感受到了“人味”。

  顾筠对纪录片所记录的人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尽量选择普通又不普通的人,他们都很本分,这些人和平常人一样,本本分分地做着自己的工作,诚恳、艰辛、有期待、有难过的事情、有无奈,电影过后,生活还将在他们身上继续平凡地延伸下去。

  正是因为平凡,所以他们某一个眼神、某一个回头、某一次流泪,恰恰触碰到了我们自己内心的敏感处。因为,说到底,谁都希望实实在在的生活。

  这种本分的、平凡的生活,又怀着梦想的日子,充斥在电影内外。不仅是片中的人本分地搬家、训练,电影背后的工作人员也一样老实工作,顾筠放弃了以前在中央电视台的轻松生活,过上了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就为了老老实实地想拍摄一部好纪录片。她的剪辑师没白天没黑夜的工作,整整剪辑了一年,结束后她回家大哭一场,擦干眼泪还要继续工作。

  值得庆幸的是,顾筠这部《筑梦2008》付出得到了收获。在拍摄结束后,她将纪录片拷贝寄给了很多人,以电影感动了他们,并得到更多的支持。

  目前,顾筠以世界史上的第二位、亚洲史上的第一个女导演的身份,被指定作为中国奥运会官方纪录片《北京奥运会》的总导演。与2001+7不同,这次,她的征程是在炽热的眼光和期待中出发的。张玥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