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赤壁》:吴宇森对于剧本编纂的两大倾向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1日12:31 新浪娱乐
第一,故事再新编 任何一个三国故事,情节改编都是第一看点,吴宇森在影片上映前的采访中与记者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听说当初将《赤壁》分成上下两部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本来我只想排成一部长达3个小时左右的电影,但很多东西不想放弃,结果剧本越写越长。”可以看出,吴宇森导演的确在剧本上下了一番功夫,他数次表示不想拍成《三国演义》。剧情在演义小说和史实中做出了一定的平衡,再添入一些个人的发挥,最终形成了我们面前的这个剧本。为了交代前因,基本完整地保留《三国演义》中第四十到第四十三回中刘备携民渡江、子龙单骑救主和张飞大闹长坂坡的剧情,只不过鉴于长坂坡内容与主线无太大联系而改编成回光阵,随后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与《铜雀台赋》激周瑜的桥段全部舍去,加入了周瑜与小乔的大段戏码,还有孙权内心升华的全新情节。在短暂地休憩之后,马上就是全新陆战版的三江口曹操折兵,当然还动用了八卦阵。 可以看出吴导对于剧本编纂的两大倾向: 首先,扶正东吴弱化诸葛。这一点是观看剧情最主要的印象,对于诸葛亮的全面弱化可以算是还原历史,虽然《三国演义》中的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的桥段无比精彩好看,但作为电影有限的时间来说一一展现却有些困难。导演加入了大量的周瑜、孙权戏,将小乔的地位被抬高,东吴与曹操开战也不再是诸葛亮之计,而是周瑜和孙权同仇敌忾之果。 其次,细致描绘每一个人物。《赤壁》(上)可以说是下部火烧赤壁的一个巨大人设背景交代,对于这些历史中的枭雄,吴导自然不想错过每一个刻画人物的机会。于是由记载中周瑜精通音律引出了“倾笛之音”的桥段,由孙权喜欢打猎和受过虎伤引出“猎虎定心”的情节,当然为了展现周瑜对下属的教导,还安排了“泥潭找牛”。为了突出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经营乡间农场的经历,特意搞出诸葛亮给马接生的技术。还有体现周瑜与小乔恩爱的床戏(虽然这一段毫无存在的必要),刘备“编草鞋”起家的身世,张飞墨宝丹青的书法技艺等等。 但可惜的是,这样的东拉西扯虽然面面俱到但却也有副作用。战争题材的电影节奏感应该强烈,情节应该紧凑。但这些与主线“不着边际”的情节却使影片好似在散步,急行五分歇十分。更多时候给人以拖沓之感,进而重点不清线路混乱,情节割裂感严重。而且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对于曹操定位,编剧将东吴全面平反,曹操却越抹越黑。似乎没有任何记载说曹操倾心于小乔,纵使一首《铜雀台赋》也不过是演义中诸葛亮运用“桥”与“乔”的通假添油加醋激将一番。于是曹操从奸雄走向色魔,更借旁人之口直接点明“打这场仗只是为了一个女人”!至此,吴导亲手将赤壁之战定位成一个女人的战争,不知道小乔地下有知是该哭还是该笑呢? 戴威(blog)/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