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赤壁》“疑点”:关公私塾教性教育 太早了(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6日10:46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成都商报:“萌萌”这个名字和荆楚之地有什么关系? 方北辰:“萌”字的含义,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草木芽也”。也就是说,当时的“萌”,是指草木刚刚长出来的新芽。荆楚之地的新芽是萌,巴蜀之地的新芽也是萌,可见与荆楚的地域没有关系。要想和荆楚有关,干脆取“荆荆”或“楚楚”好了。(《赤壁》编剧就这个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直称为小马取名“萌萌”其实是吴宇森与观众开的一个玩笑,“萌萌”与“荆楚”确实没有什么关系,导演只是不想这部电影太沉重) 《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舌战群儒是非常精彩的一段,但在《赤壁》中,诸葛亮根本就没和群儒交锋,现场的情况成为一个特殊的形态:群儒力劝孙权,诸葛亮也力劝孙权,诸葛亮“舌战群儒”变成了说服孙权,整个矛盾从诸葛亮和群儒身上移开,集中在了孙权一个人身上。 成都商报:舌战群儒是杜撰的么?历史上孙刘结盟中,诸葛亮究竟做了什么? 方北辰:诸葛亮舌战群儒,出自《三国演义》,陈寿的史书《三国志》没有这样的记载。在罗贯中的笔下,赤壁之战的第一号主角是诸葛亮,所以他要从多方面来加重诸葛亮的主导作用,包括虚构出舌战群儒的精彩篇章。但是,从历史的真实而言,诸葛亮所起的作用,只是劝说孙权与刘备结成抗战联盟。而孙刘联盟之中,主力军团是孙吴一方;孙吴能否投入抗战,孙权的态度又是关键的关键。电影将焦点投射在孙权身上,符合历史的真实。孙权最后下定决心与曹操一决雌雄,是基于周瑜和鲁肃对敌情的清醒分析。 刘备护送民众逃跑的场景,是《三国演义》里塑造刘备仁主形象的精彩一笔。在这场戏中,刘备与诸葛亮、赵子龙等人嘴里数度说出了一个词:“老百姓”。 成都商报:三国的时候,人们会讲“老百姓”这个词么?“老百姓”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 方北辰:三国时期有“百姓”一词,指民众。但是没有“老百姓”。“老百姓”这一口语的出现,具体在何时,我没有研究,但可以肯定三国时没得。其实,影片中只说“百姓”好了,又通俗,又不搞笑。 在《赤壁》中,孙尚香抗拒哥哥为她定下的亲事,甚至蔑视刘备;她喜欢骑马,喜欢打仗和捉弄人,对刘备点穴,下手还挺狠,还曾让鲁肃狼狈不堪。她独立,有勇气,鼓励孙权不向曹操屈服。这个孙尚香,代表了女性觉醒,其实有点“港”。 成都商报:历史上的孙尚香是什么样的一位女子? 方北辰:历史上孙权之妹实有其人,嫁给刘备也不假。但是芳名是什么,史书没有记载。“孙尚香”这个名字,大约出自戏曲。孙尚香(这里权且这样叫她)出自尚武之风浓厚的富春(今浙江富阳市)孙氏,父兄戎马生涯,使得她也颇具英武之气。陈寿在《三国志·法正传》中写道:“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心常凛凛。”这孙小妹生就是男儿性格,又是独生女,老妈宠着,哥哥们护着,有点“港”,有点“潮”,那是自然。骑马打仗,也不在话下。只是她能不能点穴,史书上没有说。如果真能点穴,刘备进洞房就更是可怕了。 在《赤壁》中,这瑜亮之间的关系,吴宇森做了崭新解读,两位英雄惺惺相惜,从一开始的互相仰慕但有点隔阂,到接下来的默契十足,再到将来可能成为敌人的感慨,这段朋友关系跌宕而充满人情味。 成都商报:在赤壁大战中,究竟是诸葛亮的功劳大,还是周瑜的功劳大? 方北辰:电影把《赤壁》第一主角定为周瑜,是尊重历史的,当时诸葛亮仅28岁(一说27岁),按照今天的说法也算“80后”了,真正主导指挥赤壁之战的孙刘联军主帅其实是周瑜。 本报记者 潘媛
【赤壁吧】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