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导演叶大鹰(blog)近日在博客上透露,自己已经在奥运后投入到新片《天安门》的拍摄中。明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叶大鹰昨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这部讲述1949年开国大典之前装修北京天安门城楼过程的电影《天安门》将在明年十一上映。
老照片引发创作灵感
叶大鹰在自己的博客上透露,《天安门》的电影故事创作要追溯到十年前,当时他看到一组天安门的老照片,因此希望拍摄一部还原当时历史故事的电影。故事以1949年为背景,讲述了当时装修天安门城楼的过程:1949年9月2日华北军区抗敌剧社舞美队队长被叫到军区政治部接受紧急任务,毛主席和党中央决定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命令要求抗敌剧社舞美队在28天的时间里对开国大典的主席台即天安门城楼进行整修和布置……
根据史料记载,天安门始建于1417年。北平解放时,天安门已是一派破败、凄凉景象。整个整修工程任务艰巨:要开辟至少能容纳16万人的广场;修缮天安门城楼,使它能够成为开国大典的主席台;修补沥青石渣路面1626平方米,还要进行绿化工作。当时大概有超过一万名工人和群众加入了这场浩大的工程中,而《天安门》就将再现这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叶大鹰透露,这次和自己合作的编剧是他在《西安事变》时的老搭档。
横店还原北京天安门旧景
如何还原天安门旧景成为拍摄的一大难题。8月25日,叶大鹰和剧组主要成员已经飞往横店开始工作。在横店,剧组将依托部分已有的建筑进行艰苦的搭景工作,叶大鹰透露,美术和特技部门要先做各种技术实验片,试验片出来才能安排出相对准确的拍摄计划。
剧组希望能够重现杂草丛生的天安门,以及斑驳的红墙和荒芜的广场,这些都需要美术部门的精心设计。叶大鹰称:“这是一部拍摄难度巨大的电影,巨大到很多场面我们想不出用什么方式才能更好地完成。”他透露,这部电影的制作规模比《赤壁》的十分之一还少,即不到5000万人民币。不过,叶大鹰在接受采访时不愿意透露这部电影的具体投资额,他只透露,搭景的费用将占到总投资的一半。
叶大鹰对细节要求完美,为了再现那个年代,道具部门需要做充分的准备:从有天安门前的轨电车、老式压路机还有天安门上的大红灯笼到钢笔眼镜,还有当年的那些设计草图,挂在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军乐团的乐器、望远镜……目前,剧组正在进行看景和搭景的工作,叶大鹰透露,剧组将会一边搭景一边拍。
网上招聘女一号
叶大鹰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影片中将会再现开国大典当天的场景。根据史料,当天有大约16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不过剧组的群众演员大概每天只有2000人左右。对此,叶大鹰表示,不排除使用特技和纪录片镜头。如果拍摄开国大典,必然不能避开领袖的镜头。当年电影《开国大典》中的特型演员有的已经去世,有的逐渐退出了演艺圈。谈到特型演员,叶大鹰故意卖了一个关子:“电影到时候会给观众惊喜。”
记者在一个演艺经纪网站上发现,今年5月《天安门》曾在该网站招聘演员,从女一号到老年男配角都有,其中女一号的要求是“18到25岁之间,会手风琴者优先”。可以看出,叶大鹰这次将不会启用明星大腕主演电影。
根据史料,当时在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舞美队队长苏凡的队伍里,有两位日本美术家,成为设计和装饰天安门的主力,他们一位是40多岁的肖野,一位是30多岁的森茂,天安门上富有特色的宫灯,就是出自他们之手。而会不会启用日本演员参与演出的问题,叶大鹰也暂时不愿透露。本报记者??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