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述:后产品开发是近两年来内地电影业开始重视的领域,但毕竟起步晚、没有基础和经验,目前还处在摸索状态。影视出品方在制作影片的同时,就应该将后产品的设计与运营考虑进去,进行整体开发与营销,注重长期效益和连锁反映,这方面动漫企业宏梦集团或许是一个学习范本,宏梦旗下的“虹猫”系列图书和授权、玩具、服装、药品等,版权收入超过2亿元,可称得上是国内后产品开发最成功的案例之一,而且,这至少从侧面反映了国内观众可以培育出电影后产品的消费习惯与氛围。
(评述人/未萌)
回顾热点三:内地后产品市场开发不足
《赤壁()》票房与衍生品销售上演冰火两重天
《赤壁》这样一部票房与口碑均打破国内“大片”纪录的作品,依旧没有让经营电影后产品的“搜影会”总经理冯景荣开颜。上映10天,《赤壁》(上)的电影形象产品全国销售额仅为20万元,预计总销售额将在30万~35万元之间。 冯景荣表示,《赤壁》(上)的电影形象版权加产品设计、制作等成本接近百万,但是由于国内观众尚未形成购买习惯,因而每次销售量有限,在此反作用下,每款产品的生产量也有限,不能大批量生产也就直接导致成本上升,从而价格偏高,一方面反向制约了观众购买电影后产品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给盗版商有机可乘。
所以,此次该公司仅推出了总价值约200万元的产品。然而,按照国内现有电影产业水平,理想状态下电影后产品的收入应占票房的20%,在国外则可占到30%~35%。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大多数影视作品如果仅凭借一部单片,连热点都算不上;加之一部单片的后产品销售周期最长就一个半月,如果没有足够多的生产厂家配合,必定会错过最佳的销售时间,影响销售量。
“好的影视形象和内容并不等于好的品牌。”上述业内人士认为,专业化和高执行力的工业设计团队,以及对同一影视品牌持续投入、持续拍片,是拉动影视后产品发展的前提。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