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可辛称《海角七号》是奇迹 未必是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3日05:53  新闻晨报
陈可辛称《海角七号》是奇迹未必是方向

  虽然放映已近一年,投名状(陈可辛称《海角七号》是奇迹未必是方向)(blog)依旧在刚刚揭晓的金马奖提名中领跑,获得了12项提名。提名揭晓的第二天,导演陈可辛应邀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主题演讲,昨日接受晨报记者专访时,陈可辛再度重申了演讲时的观点,他大赞竞争对手《海角七号》创造了香港电影都不曾创造的历史,但同时也谨慎表态《海角七号》海外市场尚未可知,因为电影过于本土化并不是华语电影发展的大方向。话对手:

  《海角七号》不是发展方向

  作为华语电影的两大票房热门之作,获得12项提名的《投名状》与获得9项提名的《海角七号》在金马奖上狭路相逢。就在金马奖提名揭晓的当晚,人在台北的陈可辛观看了电影《海角七号》,并在第二天为台湾地区电影人做的演讲中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称赞《海角七号》带来了对台湾电影的关注,“有香港人在问,我们什么时候有我们的《海角七号》”。对于《投名状》和《海角七号》的奖项之争,陈可辛谦虚表示金马奖的评奖形式与欧洲电影节更像,奖项分配可能更平均,《投名状》年初在香港金像奖上包揽八项大奖的景象不太可能重现。

  尽管盛赞对手的票房成绩,不过对于“《海角七号》是否代表了台湾电影的发展方向”,陈可辛仍持谨慎态度,“就一部电影而言,目前最大的关注度来自其商业性,但不提倡本土化。真正的艺术能够跨越文化,不可能只用一种语言、一个城市、一个种族才能做到”。陈可辛表示《海角七号》的国际市场不一定有在台湾地区这么乐观,因为它还是一部很本土的电影:“做电影,工业的氛围更重要,可能一部《海角七号》能够使到10个行外人来投资电影,但这10部电影不一定能够成功,反而可能把这一品牌及梦想打碎。热潮被后续不成功的案例冲淡,工业就会打回原形,甚至落入比之前更为悲观的状态,所以外销与国际化仍然是工业的最佳保证。”谈转型:

  当制作人是为更好做导演

  完成《投名状》的创作后,陈可辛长时间消失在公众视野,他已将自己的电影工作室从香港地区搬到北京,而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也表示接下来将转型当制作人,扶植内地的年轻导演进行创作。对于自己的北上,陈可辛接受采访时表示,做制作人不是放弃做导演,而恰恰是为了更好做导演铺路,“我是一个很有危机意识的导演,我要很主动地把导演的主权放在自己手上,否则就会受制于整个制度以及掌控这个制度的制片方,等于把创作的主动权放弃了,从而让一个不一定喜欢电影、不一定跟我有共同想法的人去掌控我的命运。”

  而对于放弃香港市场的原因,陈可辛也给出解释,他表示内地电影市场打开后,市场变量很大,“每年会增加近30%的票房,相当于一个台湾市场;此外,媒体对电影也尚有狂热”。 陈可辛称现在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渐呈多元化,不单只有大片,也能容纳其它影片,如大灌篮(陈可辛称《海角七号》是奇迹未必是方向)》、《画皮》等,尽管内地电影环境还有不尽如人意处如审查制度和盗版等问题,但陈可辛坚持认为,让观众去电影院看电影是电影人的职责所在,“科学证明,人类共同坐在一个黑暗的空间看着大银幕的最适合长度是90-120分钟,所以电影这么长是有理由的,我觉得在我有生之年都会去捍卫这个观影方式,这也就意味着更需要做好华语电影市场。”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8364;

更多关于 海角七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