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放映员深情回忆:30年前电影一票难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11:00  沈阳晚报

  30年,中国电影从环境到内容都经历了巨大的变迁,而将范围缩小到沈阳电影市场,这种变迁来得更加直接。本报“30年,说出您的电影故事”活动开展以来,许多读者纷纷来信,表达了他们30年来的电影情结,而经历了沈阳影市30年的放映员孙伟接受记者采访时,则以见证人的角度,为记者讲述了他眼中的这种变迁:“回忆这30年,我百感交集!”

  30年前,电影一票难求

  对30年来沈阳观影环境的变化感慨万千的,不只是普通百姓,更有这30年历史的“见证者”。昨日记者采访了现任新东北影城放映主管孙伟,听他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沈阳影院近30年的变迁历程。“我1980年就进入了市电影公司,做起了放映员的工作。”提起自己的资历,孙先生颇感自豪,而他更自豪的是当时的观影环境,“那时电影票虽然便宜,可是真是抢手啊!《少林寺》的一张电影票,你要是拿去卖,什么好东西都换来了!当时当放映员也是个美差,多少工作不错的人想方设法托关系想进来做呢,不光工资不少,而且说出去那是老有面子了!”孙先生介绍说,20多年前,沈阳电影院虽然不多,但是几乎场场爆满,放映员经常每天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

  近20年,影市由低谷到繁荣

  进入90年代,随着录像机乃至VCD的普及,看电影的人一下子少了许多,“电影经常一场只有几个人看,票房收入还没有放映成本多。”而在1997年以后,随着《泰坦尼克号》引领好莱坞大片来华的狂潮,加上《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冯小刚作品的接连走红,走进影院看电影的人又多了起来。如今华臣影城等外来影城已登陆沈城,而记者获悉,明年起更将有数家硬件同样出色的外来影城入驻沈城。

  读者难忘“老电影”

  本报“30年,说出您的电影故事”活动开展以来,许多痴迷“老电影”的读者纷纷来信回忆起了当年看电影时的景象,读者王泓冰说:“七十年代,银幕上呈现给观众的都是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那个时代,娱乐生活内容很是单调,看电影成为寻常百姓平凡生活的唯一调剂品。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刘晓庆(blog)、李秀明、庞学勤、张瑜陈冲(blog)、龚雪、斯琴高娃、王心刚等知名演员,并通过他们塑造的人物找到了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方向;从八十年代末起,中国的电影市场化初露端倪。受国外电影的影响,打打杀杀或抽象朦胧影片充斥银幕,加之电视文化的繁荣,而将越来越多的人留在了家中,票价尚能接受,但比起电视,它的吸引力是差多了;近几年,我更是平均一年也去不上一次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每当我心情郁闷的时候,找出一部老电影碟,即使不看,里面的音乐或插曲也令我愉悦、放松,使我忘掉所有烦恼和疲惫。难忘老电影,难忘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继续说出您的电影故事

  今日起,“30年,说出您的电影故事”活动继续进行,只要是您喜欢的,改革开放30年以来拍摄的影片,您都可以通过电邮或信件的方式将其发送到本报文化新闻部,每张选票限投10部,届时我们将评选出“30年,晚报读者最爱的10部电影”,并组织参与投票的读者集体观映部分影片。此外如果您有与电影相关的难忘记忆,抑或是观看“老电影”的心得感受,也可以发送给本报文化新闻部。我们将节选部分生动风趣、真挚感人的文字片段发表,被本报采用文字片段的幸运读者,将得到沈阳华臣影城提供的电影票奖励。

  参与活动信箱地址

  电子邮件:sywbwhb2008@sina.com

  信件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北三经街67号沈阳晚报文化新闻部(邮编:110014)

  本报记者 关力制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放映员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