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一部电影要设置诸多的矛盾冲突才能好看,但是《梅兰芳》并不是一部虚构的作品,除梅兰芳外,邱如白、孟小冬和福芝芳等,也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本版稿件旨在为读者展示历史上的梅兰芳及影片中出现的主要角色的真实概况。
人物原型: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风靡整个江南(听歌)。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影片中的梅兰芳:《梅兰芳》着重讲述从他从小学艺,与十三燕一战成名,到奠定大师地位,直到在抗战中坚持爱国主义情怀。最具煽情的两场表演都来自舞台,一次是在美国演出获得成功时的谢幕,另一次是抗战胜利之后的复出。
黎明:我自己就是梅兰芳
即便头上顶着“香港歌坛天王”的头衔,但骨子里的黎明还是一个地道北京人。在演这部电影前,黎明对梅兰芳的认知仅限于他是一个伟大的京剧大师,在演过之后则表示,从梅兰芳身上学会了如何做一个艺人。据透露,黎明最初与陈凯歌谈戏时,就曾发表过这样的“豪言壮语”:“我不是想演梅兰芳,我是觉得自己根本就是梅兰芳!”
为了演出梅兰芳的韵味,黎明在拍摄期间每天在手上打蜡保护。而黎明的表现也得到梅葆玖的认可,夸赞他演出了梅兰芳自然、大方的气质:“台上是个大美女,台下是个大男人。”
剧中梅兰芳在舞台上唱《游龙戏凤》和《虹霓关》时,并不是黎明本人献唱,因此受到一些非议,黎明解释说:“其实舞台上带妆的部分有替身也有自己实拍的部分,我从不去想可不可以完成这些唱段,因为自己能准备的都做了,毕竟京剧需要几十年的功力,不是短短几个月就能练出来的。”对于外界或褒或贬的评价,黎明并不太在意,他希望观众用平和的心态去欣赏这部电影。
青年梅兰芳(余少群(blog)饰)
影片中的青年梅兰芳:这个角色更像是一面镜子,通过他,才能将十三燕、邱如白和成年的梅兰芳看得更真切。与邱如白相遇之后,天赋异秉的梅兰芳从善如流,大胆改革了旧戏,与爷爷十三燕打擂胜利之后,取代爷爷开创了自己的时代。
余少群:对自己的表演很满意
余少群在片中扮演青年梅兰芳,生活中的他举手投足间也都带着梨园行的范儿,表演颇受赞誉的他不掩饰对自己的表演很满意,并自信地表示:“我相信导演的心里也会觉得我演得很棒!”
孟小冬(章子怡()饰)
人物原型:孟小冬是京剧女老生,有“梨园冬皇”美誉。她出身武生世家,1925年离开上海初闯京城时,正值18岁青春妙龄。梅、孟二人本是梨园同行,相互钦羡,同演《四郎探母》,“乾坤颠倒”传为美谈,合演《游龙戏凤》更是令人叫绝。1927年,孟小冬与梅兰芳结婚,1933年分手。这段失败感情对她打击沉重,1949年,孟小冬离开上海赴香港定居,与杜月笙结识,次年嫁之。杜病逝后,她留在香港课徒传艺,1977年在台北逝世。
影片中的孟小冬:陈凯歌在《梅兰芳》里,将这段梅孟恋控制在了“发乎情止乎礼”的分寸。章子怡戏份不多,但够出彩。福芝芳登门问罪时,她不卑不亢;面对邱如白苦口相劝,她忍痛应允;面对刺客生死一瞬,她能舍身取“爱”。所有人都以为孟小冬会误了梅兰芳,恰是她作出的牺牲,成全了后来的梅兰芳。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陈凯歌作品《梅兰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