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 寄人篱下,低眉顺眼
1894年,梅兰芳出生的时候,京剧正因慈禧的喜欢而勃兴,梅兰芳是旦角世家,祖父梅巧玲三十余岁掌管四喜班,是“同光十三绝”之一,与当时备受慈禧宠幸的老生谭鑫培(电影中“十三燕”的原型)交情匪浅。梅兰芳父亲早逝,梅兰芳母子寄居在伯父梅雨田家,梅雨田是谭鑫培的琴师,也就是片中给梅兰芳写信的大伯。
梅兰芳伯母是个厉害女人,母子寄人篱下生活充满冷漠与防备,梅兰芳低眉顺眼的木讷相就是这样形成的。梅兰芳居住地是京剧名伶汇聚的地方,陪他长大的都是京剧行当里的,比如逼他上私塾的老生杨小楼便是和他演《霸王别姬》中的霸王,以及老拿来和他比较的表兄王蕙芳(电影中朱慧芳的原型)。
9岁时,梅兰芳拜吴菱仙为师,由于吴师傅穷困时曾在梅兰芳祖父戏班讨生活,因此他对梅兰芳格外照顾,这些大概也影响到梅兰芳后来在人际关系方面出色的经营。有梅家慷慨仗义铺下的基础,加上自身的天分和勤奋以及谭鑫培和杨小楼的力捧,梅兰芳慢慢开始出头。16岁时梅兰芳和第一任妻子王明华结婚,两人生下的两个孩子全部夭折,26岁时梅兰芳和师傅吴菱仙的女弟子福芝芳相识后举行婚礼,福芝芳过门后与王明华同等名分,不过电影将两人合二为一。
青年 伶界大王四大名旦
梅兰芳的成名是一年年努力的结果,1913年他19岁赴上海演出才第一次唱“压轴”戏(即每晚演出的倒数第二场,为演出最重要场次),誉满上海。其后几年他在好友齐如山的帮助下,不断创排新戏《孽海波澜》(1914年)、《嫦娥奔月》(1915年)、《黛玉葬花》、《一缕麻》(1916年)等等,渐渐成为新时代伶界最耀眼的明星,声名一时无两,稳稳居于新崛起的“四大名旦”之首,也成为继老生谭鑫培之后第二位“伶界大王”。近代戏曲史上无数璀璨明星争耀,可只有这两位获得过“伶界大王”的称号。
中年 争看梅郎,蓄须明志
1919年在齐如山策划下去日本演出极受欢迎,“万人空巷,争看梅郎”的热闹场面经常上演。1922年梅兰芳去香港演出也造成港九渡口停运4小时。如此的效果,齐如山想让梅兰芳走进西方世界,梅兰芳虽思前想后,总的来说还是对赴美非常坚定。在演出宣传上,图册中甚至还包括胡适的《梅兰芳与中国戏剧》。
1930年2月16日,梅兰芳在赴美演出第一站、纽约42街剧院首演,当晚剧目是《汾河湾》、《剑舞》、《刺虎》等。整个赴美演出中,《汾河湾》、《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打渔杀家》和《刺虎》等是重头剧目,电影里主要选择了《虹霓关》这折戏。这次赴美,美国波摩拿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分别授予梅兰芳文学荣誉博士学位,这是梅党筹划的。因为戏子在国内地位低,许多人与梅兰芳交往时往往有身份之虞,为梅谋个“博士”称号,至少在称呼上可以免去这种尴尬,也算是梅兰芳提高伶人地位手段之一,但电影中则未涉及。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后迁至马斯南路121号。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抗战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但被日本人拘禁的事,是没有发生过的。
梅兰芳考虑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1941年香港沦陷后,他安排两个孩子到大后方读书,自己于1942年返沪。为了拒绝为日伪演戏,他蓄须明志。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