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军山》事见《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十一回,一名《取东川》,又名《一战成功》。三国时,蜀魏用兵。蜀军老将黄忠、严颜与魏将张合交战,黄忠虽年迈但本领高强,张合不敌,败走定军山。此剧是一出老生戏,唱念做打并重。早年为余三胜代表作。后谭鑫培将帅盔改为扎巾,并修饰、润色了身段和唱腔,对后世影响很大。《定军山》还是中国第一次尝试拍摄的影片,由北京丰泰照相馆1905年摄制,黑白3本,现已无电影拷贝。导演任景丰,摄影刘仲伦,谭鑫培主演。在电影《梅兰芳》中,十三燕与梅兰芳打擂的最后一场戏即是《定军山》,在“座儿”全走光的情况下,十三燕对着空无一人的场子继续将戏唱完,显示出了老将的风范,也道出了人生真谛: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基础 以前根本不懂京剧
十三燕曾经是谭鑫培,十三燕现在就是王学圻。因为有了《梅兰芳》。如果这部电影是陈凯歌的情怀,那么十三燕就是他心中一个逝去时代的挽歌,王学圻就是这首挽歌的主唱。如果梅兰芳是最心醉的开场,那么十三燕就是最心碎的落幕。
就像一场电视上拙劣煽情的秀,陈凯歌和王学圻在《黄土地》的二十三年之后再聚首,不同的是,这场聚首并不曾有多余的等待,甚至没有多余的语言。王学圻说接演《梅兰芳》中的十三燕就是因为陈凯歌对他讲:“学圻,拜托了。”王学圻说,“接拍前我自己根本不懂京剧,也不喜欢京剧。如果没有与陈凯歌之间的默契,我是决然不会接演这个角色的。”为了这种男人之间的托付和承诺,王学圻开始拜师学戏,“老师要求特别严格,教完一个动作就让我练上10遍,10遍不成又10遍。”
挫折 第一场戏NG了36遍
王学圻也算是个老戏骨了,但是对于十三燕这个人物,光学会了舞台上的一些身手是不够的。这也是为什么王学圻在开拍的第一天,一场戏NG了36遍。其实并非王学圻表现得不好,而是陈凯歌和他一样,在寻找十三燕的魂。陈凯歌在挖掘演员的潜力方面是有口皆碑的,这次他对待老友王学圻的方式,就是用胶片实拍36遍,而非试戏。“我们一遍遍的拍,一次次的找感觉,但是不知为什么,怎么演出来的都只是王学圻。”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两天,第二天的深夜,陈凯歌突然对王学圻说,“学圻,你试着换个声腔,我不知道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腔调,但是你试着换一下。”当时拍的是十三燕接到少年梅兰芳“下战书”的一场戏,十三燕知道这是邱如白的主意,剧本里有一句台词:“两个人的笔迹啊。”王学圻便用了现在《梅兰芳》中的声腔,一向在片场表现严肃的陈凯歌,对着监视器对王学圻大喊:“学圻,你快过来!”王学圻快步跑过来之后,陈凯歌激动地说道:“现在是十三燕,不是王学圻了。”王学圻说,自己演了这么多年的戏,竟然是第一次感觉到,声音造型原来可以有如此强大的提出一个角色的灵魂的作用。在这之后,王学圻就真的成了十三燕,而这句话也成为了《梅兰芳》剧组的流行语。王学圻的戏份在杀青之时,陈凯歌握着王学圻的手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模仿他的腔调:“两个人的笔迹啊。”
成功 抓住了“十三燕”内心脆弱的特点
十三燕与少年梅兰芳的开片戏,已经被很多观众奉为经典。而王学圻对十三燕的塑造,也经历了从陌生到深入到不能自拔的过程。
“刚开始体验生活,我一直在问自己,这些在舞台上看起来如此完美的名伶,他们到底有没有缺点?”王学圻说,十三燕是一个在外人看起来十分霸道和傲慢的人,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也有能够碰触的脆弱,抓住了这个特点,就能演活他,“十三燕说,戏子就是下九流,他用强势来掩饰自己对外人眼神的恐惧。但是对于他一生热爱且执着的京剧,他必须捍卫自己的那份尊严。所以他不能让梅兰芳‘弄脏了戏服’,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快回去吧,座儿在等着你呢’。”
历史:谭鑫培梅兰芳的确打过擂
梅兰芳称十三燕为爷爷,足可见这种崇敬之情超越了粉丝对偶像的感觉。十三燕的原型谭鑫培跟梅家渊源深厚,在关于梅先生的各种自传、画册里都会提及两人的故事,据说当年梅兰芳因为唱新腔走红后,谭钦点这个后生合作《桑园寄子》,之后又有闹出许多花絮的《汾河湾》。先是谭鑫培在台上即兴改唱词考验梅兰芳,然后又有梅兰芳在当“花瓶背景”时做身段“抢戏”一说。
历史上梅兰芳的成名,不是一时一场爆得大名。十三燕的原型,很明显更多集中了谭鑫培的经历。谭鑫培是西太后最喜欢的名角,内廷供奉、御赐黄马褂,而十三燕最珍视的就是老佛爷御赐的翡翠与黄马褂。谭鑫培与梅兰芳,的确打过一次擂台。1916年,梅兰芳在“吉祥戏园”重演他最早的创新戏《孽海波澜》,而谭鑫培同时在同处东安市场的“丹桂茶园”演出。梅兰芳的卖座自然超过谭鑫培,事后梅曾为此向谭道歉,谭也是一笑置之。一年之后,谭鑫培就因为被迫抱病出席权贵堂会,回家后气累交迫,病势日重,不久去世。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