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报记者 张明春
如果不是这部《梅兰芳》,不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猛烈的宣传,人们到今天依然不会知道他叫“王学圻”。
关健时刻想起王学圻
但一部那么大的《梅兰芳》,又是十三燕这样有光彩的人物,为什么就能让王学圻来演呢?说来话长,其实王学圻与陈凯歌,有着共同成长的关系和情分。1984年,陈凯歌导演了他的第一部电影《黄土地》,主演就是王学圻,在其中扮演那位从延安来的军队干部。同年,陈凯歌还导演了自己第一部电视剧《强行起飞》,主演也是王学圻。1986年,陈凯歌导演电影《大阅兵》,第一主演还是王学圻。《黄土地》和《大阅兵》都为陈凯歌赢得了极大的荣誉和他在第五代导演阵容中的地位,但作为主演的王学圻,却几乎没有什么名气。这并不是因为他的戏完成得不好,而是角色所赋予他的不够,还因为当年的宣传机制不利于他那样一个演员。
这些年,王学圻演了许多电视剧,大多扮演军人这一类角色。这一次,为什么让他来演十三燕呢?他又没学过京剧。但陈凯歌有他的打算。没学过京剧不要紧,毕竟电影表演不同于在舞台上唱戏,唱戏可以用替身,角色生活中的表演可得依靠影视演员真刀真枪的功夫。而让别的演员来临时接受训练,学京剧演员的那种腔调和架势,陈凯歌怕他们学不来,也不肯下那么多功夫,这时候,他想起了自己的老哥们王学圻。
声音造型是十三燕的灵魂
这次,请王学圻,陈凯歌没有多余的语言。王学圻说,陈凯歌对他讲:“学圻,拜托了。”王学圻也说:“接拍前我自己根本不懂京剧,也不喜欢京剧。如果没有与陈凯歌之间的默契,我是决然不会接演这个角色的。”为了这种男人之间的托付和承诺,王学圻开始拜师学戏,“老师要求特别严格,教完一个动作就让我练上10遍,10遍不成又10遍。”
王学圻也算是个老戏骨了,但是对于十三燕这个人物,光学会了舞台上的一些身手是不够的。王学圻在开拍第一天,一场戏NG了36遍。其实并非王学圻表现得不好,而是陈凯歌和他一样,在寻找十三燕的魂。一天,陈凯歌对王学圻说,“学圻,你试着换个声腔。”当时拍的是十三燕接到少年梅兰芳“下战书”的一场戏,王学圻便用了现在《梅兰芳》中的声腔,陈凯歌激动地说:“现在是十三燕,不是王学圻了。”王学圻说,自己演了这么多年的戏,竟然是第一次感觉到,声音造型原来可以有如此强大的提出一个角色的灵魂的作用。
把自己融入整体才能成功
在昨天的现场,主持人说,王学圻这次在片中的对白是捏着嗓子的,大家听起来还有点不习惯,不知道王老师真正的嗓音是什么样子的。
王学圻又给大家开起了玩笑,他模仿自己在戏中的腔调,阴阳怪气地说:“不习惯是吗?听久了就习惯了。”众人顿时笑了起来,接着他又用十分浑厚十分男人的嗓音跟大家说:“谢谢大家,谢谢大连的影迷们。但这个角色的精彩,不是因为我,是因为梅先生。”
后来有记者问:“大家都认为,王老师在这部片子中所扮演的十三燕,不是一个角色,而是一个‘角儿’,您怎么看待这个评价?”王学圻谦逊而郑重地说:“每一个角色都是整体的一部分。一部电影的好与坏,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而是所有角色的事,十三燕也不例外。要理解这个道理,希望大家再看两遍《梅兰芳》。”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