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赤壁(下)》1月7日全面公映的临近,昨天,梁朝伟( 听歌)、金城武(
听歌)、张丰毅、张震、胡军、赵薇(听歌)(听歌)、林志玲(
blog)、佟大为(
blog)、尤勇、侯勇等一班“干将”跟随导演吴宇森在京集体亮相,众首翘望的《赤壁(下)》以宣传首映方式第一次与观众见了面。有过上集的经验,绝大多数观众开始慢慢懂得了如何欣赏吴宇森心中的“三国”。
比起银幕上的众英雄,宣传现场似乎更显一股英雄的雄浑和豪气。梁朝伟、金城武风头抢尽。梁朝伟一身正装,全程春风满面,笑容可掬,把茶敬酒论英雄,豪情万丈。银幕上并非主角的佟大为载歌载舞满心欢喜,为《赤壁(下)》制造出欢乐的气氛。
让观众发笑是有意为之
有趣的是,有了《赤壁(上)》的经验,观众越来越适应吴宇森心中的《赤壁》。和看上集的反应相比,观众的笑声越来越多了。那些“雷人”的台词和改编过的三国故事,让观众放下了要从电影上学习历史重温史书的那份崇敬和沉重,从而笑看《赤壁(下)》,意外收获了一份轻松。
问吴宇森面对观众反响作何感想,吴宇森答,许多台词让观众发笑,是有意而为之,过节看电影,高兴是第一位的。
金城武版孔明是个最博人发笑的角色。孔明是不是过于幽默和现代了?金城武不解释,他反问,“你觉得呢?如果你觉得OK,那么我也OK。”
“金城武说我演孔明,就是从诸葛亮的演义版、民间版、史料版,还有传说版里都各取一点,让大家了解到这样一个人物,他的传奇之处到底在哪里。”
主持人刘仪伟也没忘公开就片中的“雷”向吴宇森求证。吴宇森笑得坦然,“我是到内地拍戏,才听说‘颠覆’这两个字的。很多人可能认为我这是在颠覆三国,但我不这样认为,比如我取消了黄盖的苦肉计,改用小乔的美人计是有道理的,试想一个人被打了50大板后还怎么带军打仗,所以我觉得‘苦肉计’不真实。也许有观众不认同这种改编,但我可以保证每个环节都是从人性出发的。”
《赤壁(上)》中就多处情节与原著不符,观众评价褒贬不一。吴宇森昨天谦虚对此作出解释:“外界的批评我很接受,也让我学到不少东西。有些情节和改变是有根据的,我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个三国故事,我希望这部电影从戏剧上做到成功,希望拍成国际性的三国故事,变成让东方人喜欢看,让西方人也觉得兴奋的故事。所以有些情节是要让双方都能接受的故事。”
《赤壁(上)》全球收获7亿人民币票房,似乎证明了吴宇森的成功。吴宇森也首次公开了自己的三国观:“我的三国不是一部历史剧。”吴宇森说:“相对于一部历史片,我更在意的是人性化、生活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我关注的重点,团结很重要。”
片尾保留殉职演员镜头
从江湖片到《赤壁》,吴宇森最擅长的银幕情谊也从白鸽开始飞翔,从以往影片中那份简单的义气提升为团结和谐的重大意义上来。吴宇森再次畅想自己的英雄主义,他说:“从前我的电影很注重表现个人主义、悲剧英雄,现在我的人生观已经更为乐观,开始明白做事不能靠自己,是要靠很多人共同的努力。我把这些元素都放进电影里。像人物——诸葛亮,我想让年轻观众从金城武身上找到带入感,原来诸葛亮也并非遥不可及,他身上的某些闪光点我也有,我也可以是这样一个人。像事件,我拿小乔夜闯曹营代替了黄盖的苦肉计。首先,一个人被打了那么多板子还能去打仗是不现实的,再者,我选择小乔给曹操敬茶,是想以中国最优美的文化征服敌人。包括孙尚香,写她跟小乔这两个女性角色,除了表现中国女性传统的美德、勇气和刚毅,还想说明除了各路英雄,女性也有自己的方式去共同对抗看起来不可战胜的敌人。”
为市场吴宇森有没有妥协?吴宇森答,影片投资巨大,为了收回成本,需要作出一个国际化的三国故事,让东西方、熟悉和不熟悉中国文化的观众都觉得好看的故事。对于《赤壁(下)》的票房,不见吴宇森妥协,“一定会超越上部。”
拍最后一场“火烧赤壁”记忆犹新。《赤壁》剧组在拍摄撞船镜头时失火,在意外中,有1人死亡。吴宇森在片尾保留了悼念在拍摄中不幸去世的演员画面,他说,做后期的时候,我真的很矛盾。我希望尽可能多地保留每个人付出的努力,所以不舍得剪,但影片必须保持在两个半小时左右,心里真的很挣扎。现场,吴宇森向不幸去世的演员表示了深切的悼念之情。
本报记者 陈滨文/白继开摄 J071 J213
《赤壁》道具哪去了
随着《赤壁(下)》的到来,一档正在电影频道播出的大型电影情景体验节目《赤壁英雄》,有望形成新的荧屏热点。这档全新节目的一大特色是所有参与节目的选手身着电影《赤壁》的戏装,参加攀岩、漂流、搏击等竞技项目模拟三国时魏蜀吴士兵的作战场景,节目场景也相应地搬到了三国古战场湖北宜昌。这档节目一经播出获得了很多三国迷的追捧。专业人士认为,该节目为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赤壁英雄》总导演关正文介绍,电影频道从2005年就一直在寻求把电视节目与电影相结合的办法,直到吴宇森的《赤壁》推出,这一计划才得以真正实现。关正文表示,《赤壁》留下的“遗产”有着极大的潜在价值,《赤壁英雄》正是利用了《赤壁》闲置下来的大量服装道具来制作电视节目,“如果不拍《赤壁英雄》,这些东西可能将一直躺在库房里。”
据关正文介绍,《赤壁》投资五亿元,服装道具非常精美,如果不再利用十分可惜。他说,相比起电视节目低成本制作的道具布景,当《赤壁英雄》的主创人员进到《赤壁》道具库时,看到制作精良的服装,大家兴奋不已在堆积如山的库房里爬上爬下,翻遍了每个角落,拉出了一个长长的清单,在得到《赤壁》制片方的许可后小心翼翼地将淘出来的“宝贝”运到宜昌外景地用于节目拍摄。
事实上,电影服装道具的开发在好莱坞已非常成熟,像美国很多大片的拍摄基地都成了旅游观光地,电影道具也常常出现在拍卖市场上。香港在道具管理和再利用方面也做得非常好,香港无线电视台很早就有专门的管理系统,不同时代的服装道具都被归类,如果有剧组需要时可以调用,极大地节约了成本。对于国内电影遗留的服装道具,关正文表示,处理方式与国外大同小异,但管理方式还不够科学,由此导致的资源浪费客观存在。
关正文以八一电影制片厂为例介绍,现在一些大制作影片,尤其是战争题材影片的道具在拍摄结束后都被厂方收藏在道具库里,供今后拍摄类似题材影片时再次利用,同时也对外出租给电视剧或电影摄制组以及电视栏目组,获得一些收入补充存储费用。现在,八一厂的道具库里还储藏着大量的各个战争年代的军服、道具枪支以及车辆、坦克、火炮等武器。
但关正文也表示,如今许多制片厂的职能不像过去那么活跃,由制片厂实际控制的影片越来越少,拍摄大制作影片后的道具物品所有权往往归一些制作公司,处理起来更是五花八门。一些被当做制作方及主要参与制作人的个人收藏;一些被卖给其他电影电视剧组;一些被卖给民间的各种组织,比如博物馆、拍摄地等等;还有一些大型的道具被直接当做交换条件留给了或卖给了拍摄地作为吸引游客的布景。还有一些被国外的博物馆、个人爱好者、电影电视剧组或制作公司购买或租用。还有一大部分道具干脆成了一次性用品。
关正文认为,由于目前国产大片越来越多,道具布景除了闲置之外,随处乱扔破坏环境的事情屡有发生,如何再利用道具,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赤壁英雄》充分利用了电影《赤壁》的道具,为大片道具再利用开了一个好头,同时,《赤壁英雄》作为大片的衍生产品,无疑也使大片潜在价值得到释放。关正文认为,很多观众对电影拍摄过程充满兴趣,通过《赤壁英雄》这样的节目体验电影拍摄情境,同时对电影《赤壁》也多了几分了解,今后,栏目组还会积累经验更多地参与到其他大片的开发中。据悉,电影频道1月9日至11日晚9点30分左右播出《赤壁英雄》大结局。
本报记者 吴勇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吴宇森新作《赤壁》 | |
相关资料:《赤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