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娱乐讯 日前,由邵忠基金会主办的《二十四城记》电影文献展在北京角度画廊举行,该展览主要以贾樟柯的图片摄影,装置及录像作品三部分组成。这个跨界大展吸引了来自艺术界、美术界和文学界的多名嘉宾。
展后研讨会上的主角无疑是贾导和各位嘉宾,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几位80后观众在互动展板上的较劲却掀起一阵“腥风血雨”,几乎喧宾夺主。
综合现场得到的信息,80后观众主要在三个问题上争执不下:
A:《二十四城记》很深刻,我就应该去看吗?
正方观点——电影是一门艺术,有深度有内容的电影才能给人启迪,才值得去看。贾导的电影一贯以视角独特、深邃著称,这次的《二十四城记》更是被评论为创造了崭新的电影手法,这么有艺术价值的电影不看可惜了。
反方观点——过分强调电影的艺术性是把电影往死胡同里赶,同时也无形中给观众套上了枷锁。难道我不看贾樟柯的电影,去看好莱坞大片就是没档次了,就是不懂艺术了吗?电影就应该是一个商品,观众也有挑选商品的自由,喜欢什么看什么,没必要硬着头皮去看一些不明所以的东西来炫耀自己品位有多高。
点评:电影被称为“第八艺术”,但是它就跟其它七种艺术门类一样,只是一个载体。我们可以用它来创造《第七封印》、《八部半》这样神乎其神的艺术片,也可以去做一些观众喜闻乐见的娱乐片,这无可厚非。观众当然有选择的自由,但是在当下充斥着怪力乱神的中国影坛,相信大家都已经快到了一见电脑特技就吐的地步,这个时候去亲近一下贾樟柯拍的现实故事,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B:《二十四城记》到底是不是有助于拉近80后跟父母之间的关系?
正方观点——在这个资讯泛滥的年代,我们80后要关注的信息太多,根本没时间去和父母深入交流,而亲人之间的感情,如果缺乏足够的交流,会变得越来越淡漠。《二十四城记》里面有大量老工人的访谈,他们描绘出来的世界正是我们的父辈曾经活跃的舞台。因此做为一个真诚地期望多尽孝心的人,我一定要去看《二十四城记》,我相信它会成为沟通亲子关系的桥梁。
反方观点——我不相信看一部电影就能对亲情和孝道产生多大影响,把增加孝心的期望寄托在一部电影上是非常可笑的。况且,中国人这么多,《二十四城记》里面那些老工人的经历未必与我们的父母相同。别人的经历,即使在动人也是别人的,对自己不会产生影响。
点评:看电影最忌对号入座,不管是好的形象还是坏的形象。如果说《二十四城记》能够对亲情淡漠的现象有所助益的话,那也在于观众对影片内容产生的共鸣,而不是从剧中人物的叙述中寻找合拍的地方。记住,当你和你的父母携手进入电影院,你们的亲情已经向前跨越了一小步。
C:为什么我们80后发表一点感想就引起这么大的关注?现在各种媒体言必称80后,难道我们是怪物吗?
正方观点——我们80后成为社会焦点话题,这一点也不奇怪,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决定了这一切。我们热衷于新鲜事物,每一天每一刻都求新求变,讨厌被任何规矩束缚。我们的言行举止完全不符合父辈的规范,当然会引起他们的担忧,尽管这种担忧是多余的。
反方观点——我们是喜欢特立独行没错,但这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别人无关。谁愿意过传统保守的生活,谁就去过,我们不会去管他,同时别人也不要来管我们。我们不是马戏团里的猴子,我们的举止即使再怪异,也是为自己而存在,并非供人欣赏的表演。《二十四城记》也就是一部电影而已,我不想看没碍着谁吧?为什么非要对我刨根问底?
点评:其实80后的种种问题已不再是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昔日飞扬跳脱的浪子们逐渐成熟,在他们身上,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时代精神已经在默默成型。之所以80后现在仍然是社会焦点,那是因为他们都已成年,即将和70后一起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和生存状况,已经到了能左右社会形态的地步。对中国电影来说,80后将成为主要的观影群体,所以每一部电影的发行都会详细调查80后的反馈意见。套用一句台词——“猫怎么走路由耗子决定”。80后绝对是中国导演首先要征服的对象,贾樟柯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