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联生活周刊:天水围的情怀和希望(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0日22:28  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天水围的情怀和希望(图)

《天水围的日与夜》导演许鞍华

  这部看似寡淡的电影,却让很多人品出了人生的五味杂陈,于是,影片不仅获得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在内的多项提名,也已经拿下了香港电影评论协会颁发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女演员三项大奖。此外,作为开幕影片,曾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放映,也确定为即将在3月22日举行的第3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

  记者◎李东然

  《天水围的日与夜》是一部很特别的香港电影。两个女人,一个是丧夫,靠在超市卖水果供养儿子的贵姐,另一个是孤老之年还要出来做工的阿婆。这样的人物本就不会惊天动地,人生能细碎到只剩下哪里买报纸可以多得一包纸巾,或者如何省下单独买一瓶油时要多付的3块钱。

  而电影真就拍了这些,阿婆去菜场买10块钱的牛肉,用其中几片炒了青菜。午饭后,发呆,镜头由她的脸上慢慢摇到墙上贴着的照片,又漫不经心地摇到窗前,天色暗了,阿婆就又去厨房炒了青菜,晚饭,洗碗。贵嫂的儿子张家安很是乖顺,用“哦”来回答妈妈说的每一句话,自觉地回家吃贵姐日日不变的一菜一蛋。这样的片段一个又一个,当然连缀不出怎样的波澜起伏,结尾倒有一个,贵姐接纳了阿婆,中秋在一起“做节”,两个女人一起吃家安给她们剥开的柚子,脸上都漾开笑意。

  就是这部看似寡淡的电影,却让很多人品出了人生的五味杂陈,于是,影片不仅获得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在内的多项提名,获奖可能至今十分看好,也已经拿下了香港电影评论协会颁发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女演员三项大奖。此外,入选了2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作为主竞赛单元影片,在电影节上公映。

  这个成绩,导演许鞍华自己都颇感意外,她告诉本刊记者:“你知道这部电影的投资只有100多万港元,从拍戏来说,这真是件很冒险的事。我都反复问过我自己,你到底敢不敢拍?”

  许鞍华对本刊记者回忆,“天水围”的创作,来自于多年前的一个剧本。“1999年的时候,当时我还在香港城市大学教书,一个女孩子就把这个剧本寄给我,她只是新闻系一年级的学生,都不是学电影的。我看了这个剧本,真的很喜欢,有股动人的味道,就请她出来谈。但这样的剧本,完全不具备普通的商业元素,在香港很难拉到资金,各方面努力争取,却很受挫。我就对她说,剧本放我那里,只要一找到钱,我就拍,如果你自己找到另外的方式,随时可以拿回去。于是,这个本子真的就一直放在我的手上有七八年。”

  这个剧本原本讲香港另外一个屋村的故事,之所以成了如今的《天水围的日与夜》,背后也有一段曲折:“天水围是面对社会中下阶层居住问题而开发的一大片屋村,在香港,天水围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这些年总有很轰动的案子在那里发生,比如2004年的灭门惨案,一个中年男人杀了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小孩,之后自杀,轰动全城。还有很多诸如抱着小孩跳楼的事情也发生在这片街区,于是香港人这些年把这地方叫做‘香港的悲情城市’。”

  许鞍华说自己本来在准备的是拍摄2004年那宗轰动全港的灭门惨案,但是后来老板不要拍了,觉得这个题材太沉重,不要扰起市民不满,她也认同,就放了下来,但是关于天水围的访问和功课已经做得很足,“已经在天水围找了很多景,就想干脆拍些自己的想法,想起了之前那个剧本,它的背景也是屋村,就把自己在天水围的感受加了进去,想着无论如何都试一试”。

  许鞍华真的拿了这样一个剧本找到了王晶,开始什么条件都没敢提起,只说借着那部片子的准备拍一小时的故事,但没想到,王晶听完却说,既然拍了,那就拍电视电影吧,怎样也是个完整的作品。于是,香港“商业电影之父”,给这个香港影史上屈指可数的反商业题材,投资了100万港元。

  “好在这部戏本来就非常简单,很省钱,我们也放弃胶片,直接用高清拍摄,出来的效果也还不错。”至今,许鞍华对这次只有100万元预算的电影制作过程,仍心有余悸。

  一位女性导演的情怀

  许鞍华不否认对于天水围的坚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情怀蕴藏其中:“这个片子遇到的阻力确实很多,也赚不到什么钱,又事隔多年,我为什么要拍,就是因为我对这个剧本很有同感,算是给某种情怀找个出口吧。”

  许鞍华生于40年代末,从她独立执导的第一部作品《疯劫》(1979)至今也有差不多30年,略回首这漫长的创作历程,你就很难将这部“天水围”中的情怀和她之前的作品割裂开来。

  《天水围的日与夜》呈现的是中、老两代城市女性的生活,这是许鞍华最为驾轻就熟的主题。最近就是前一年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2007),许鞍华用不乏荒诞的语调讲了一个年过半百又自命不凡的上海女人(斯琴高娃饰),如何一点点丢掉自己大半生的理想主义,逆来顺受于命运安置的故事。其实,许鞍华始终善于塑造女性:《投奔怒海》(1982)里可怜的琴娘、认命的餐馆女老板;《女人四十》(1998)里那个在职场和家庭两重重压下竭心尽力的阿娥,和在病床上对自己的先生说来世要调换夫妻角色的霞姨;还有《倾城之恋》(1984)里的白流苏、《半生缘》(1997)里的顾曼桢……着意呈现女性的生活和情感,似乎是女性导演走不出的主题。

  但是,许鞍华又是少数不被归为有典型女性主义作者身份的女性导演,甚至,1997年,香港影评家石琪在评论其执导的《半生缘》时写道:“想不到女人原著、女人导演的此片,简直有点‘反女人’。”《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之后,遭遇同样置疑。

  许鞍华自己却没有把这种置疑放在心上,她告诉本刊记者:“我不刻意去谈什么或反什么,都是按照自己的感觉去拍,自己的态度和立场不免留在电影里,但很随性,不是为了迎合什么。有时候,我拍一个不幸的女人,或许她的人生是失败的,但决然把失败归结给社会或男性,这在我看来也是不全面的。无论男女,都有自己的问题,生活本身又有荒诞的一面。我讲故事,说女人多一些,只是我更容易把自己带入到她们的角色吧,对我而言,女性身份不是什么主义,也许就是一种情怀,一种看待世界的角度,无法回避,但也如此而已。”

  《天水围的日与夜》里可以称得上是女性情怀的情节俯拾皆是。贵姐的母亲在家人给她做寿的宴席上催促开饭,看似无理,却是对贫寒但要强的女儿的心疼。她生病住进医院,不吃素也不吃药,心里盼女儿来看望。还有影片最后,那句母女连心又满怀愧疚的“做人难,是么”,反而等着要贵姐宽慰她“有这么难么”。不止这对母女,影片近乎执拗地一次次拍着贵姐和儿子的晚饭,不变的饭菜,不变的沉默和零星家常,母子间那种心贴心足以叫人动容。在从沙田回来的路上,阿婆把用来乞求女婿接纳自己的金链金戒指全送给贵姐,又说,做鬼也要保佑阿安读书好听教化,贵姐不推脱,留下了老人的东西,拉了她的手。如许鞍华自己所言:“和这些女人总有种情感上的相互关照,很难得,也舒服。”

  一般女性导演呈现女性故事,总先要寻找和男性导演的不同,急着拿来实现所谓的女性电影。但是许鞍华的电影里,你不容易找到这般苦心经营的痕迹,“天水围”尤其平静淡远,看似毫无故事可言的信手拈来,却道尽世间人情与冷暖。由女性出发,许鞍华想要言说的往往又远不止于此。贵姐母亲住院时忆起往事,许鞍华大胆地把一幅幅旧时香港年轻女工劳动和生活的黑白照片穿插进叙事,配合着音乐效果,凝重而悲凉。还有在表亲丧礼上,那些诸如“表舅舅爱玩跳楼”之类关于天水围本身的背景,看似都是些无关痛痒的细枝末节,连缀起来却叫你不由得跟着把凝视的眼光由女人本身,到她们的家庭,再到天水围的人群,甚至回望和审视了整个香港社会的昨日与今朝。“女性情怀”较“女性主义”,总有着更宽容的内心。

  一部重建信心的电影

  许鞍华毫不否认这部《天水围的日与夜》对她自己意义重大,她说:“几乎是重建了我对于电影和世界的信心。”

  许鞍华用“穷途末路突然”来形容自己拍摄“天水围”之前的压抑和无助。“我一直跟着商业的模式和路子走下来,几乎对拍戏丧失了热情,觉得总是在重复同样的动作。我就问自己,没有理由我自己都觉得很闷了,观众能觉得好呀。我想说,好吧,不如坚持拍一点自己想拍的,看看究竟怎么样,就拍了这样一部电影。得到了认可,我觉得自己的路子多了一点,可以做的事情也多了一点,自己最高兴的就是这个。这是我自己得到的好处,我知道自己还能拍电影。”

  许鞍华说:“现在的观众希望看到反映人性较深层的内容。以前观众去看电影是为了逃避现实,因为当时大部分观众的生活比较平淡和苦闷,而电影里的世界很丰富,像我以前读书时,觉得很辛苦就跑去看电影。现在人们丰衣足食,生活相对复杂,逃避现实早有比电影更便捷的方式了,当他们坐下来,付出耐心又花费时间看电影时,是想要在电影里重新发现自己,找回人生意义。现在观众的要求高了很多。”

  “现在香港电影的大环境很不好,很多人想拍戏,很难找到钱。这部戏出来,证明一个事实:投资很少的片子也能得奖,能公映,并且有反响,今后就会有老板投资这样的片子了。香港之前可从来没有这样子的电影,这样,香港电影的空间就大了。况且,如果这样一个没有故事的电影,在香港现在的电影市场里成立了,那么很多年轻人就能更敢于释放他们心中的想法,这对于香港电影也是充满积极意义的。当然也不是叫人人都去拍低成本电影。”

  今后会不会坚持这样小成本反商业的电影模式?许鞍华说,她不会因为这个戏叫好,就不停去拍这样的戏。“要是有了自己喜欢的商业类型题材,也会转回去,这个戏给我的启示就是要勇敢尝试各种东西,要是因为这部戏成功,就不停拍这样的电影,那不是和以前一样了么?”

  谈话最后,问起接下来的计划,许鞍华斩钉截铁地回答:“情景喜剧。”好奇地追问原因,答案是爽朗的大笑:“我也不知道,就因为没有拍过么!”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天水围的日与夜》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