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王光明)“希望用公共资金支持、推动成立数码院线,让更多的观众有机会看到有价值的电影。”22日下午,著名导演贾樟柯在深圳大学发表演讲,就电影艺术与现存的困境等问题同千余师生现场交流。他的新书《贾想1996-2008》和《中国工人访谈录——二十四城记》也刚刚正式出版,演讲结束后,等候他签名的人群排起了长龙。
从1996年第一部录像的拍摄到如今成为享誉世界的知名导演,贾樟柯始终用电影去关注社会最普通的人群,力图捕捉到时代高速发展下最真实的表情,构筑自己独具特色的电影世界。《贾想1996-2008》这本书就是十多年来贾樟柯导演生涯的一个总结,收录了他各个时期比较重要的对于电影的思考,拍摄过程中有意味的瞬间,代表性的访谈,以及导演个人敏感而执着的心路历程。全书以这些年所拍的电影为纲,按照文章发表的时间顺序,呈现出导演这些年来的思考和活动踪迹。透过或坚定或迷惘,或愤怒或幽默的文字,贾樟柯对电影的那份情怀,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独特的思考,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作为一个电影导演,12年来经历过怎样的困难和困惑?贾樟柯说,拍当代现实题材的电影会有许多这样那样的困难,如何用电影表达自我,他曾经也感到非常沮丧。不过2003年后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电影导演的创作空间也越来越宽广。贾樟柯表示,自己对作品被盗版心情很复杂,有时逛音像店看到别人盗版自己的作品,就好像在别人家里看到自己的孩子。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留下了越来越多的影像资料,这在过去是不可想像的。
贾樟柯说,拍电影是他接近自由的一种方式。贾樟柯说:“我尽量客观呈现生活原貌,不喜欢给观众强加自己的主观看法。”贾樟柯表示,导演也不是全知全能的,因为现实社会存在太多的悖论,电影可以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除了自己的生存环境外,还有另一种生存方式。“艺术的积累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更多的生活空间,从另一个角度展现自己的东西,突破来自于基因及传统思维的局限。拍电影是因为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