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在《高考1977》全国首映日引来观众一片片“泪海”之时,王学兵、孙海英等该片主创,也正在西南大地进行紧张的宣传旅程。昨日在片方的安排下,本报记者电话连线正在重庆宣传该片的王学兵,听他讲述了围绕该片的台前幕后故事。
接戏:好奇心和使命感
本报记者:当时是什么样的契机促使您接演潘志友这个角色?
王学兵:我父母都有片中类似的经历,他俩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也在潜移默化中对那个年代产生了好奇。开拍前一周接到剧本后,我一下子发现这是我一直苦等的机会,能够以我父母的视角去体验历史,而不再只是做一个听众,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部戏。
本报记者:影片中潘志友对美好生活有很多向往,但无论是对爱情还是事业,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压抑着自己,你是怎样把握人物的这一状态的?
王学兵:可能影片篇幅有限,对于片中人物之前的状态没有太多阐述。我在开拍前查阅了很多资料,那些人大多十几岁就离开父母,来农场前连地怎么种都不知道。他们在这里一呆就是十几年,对生活、对爱情的向往都会逐渐消磨掉……所以就像潘志友这样一个相对积极的人物,他在心理上同样是压抑的。
本报记者:拍摄该片时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王学兵:最难忘的当然是天冷。我们从去年10月拍到今年1月,在黑龙江伊春,气温一直都是零下20多度,早上四五点钟就得起来作拍摄准备,你看片中挺多场景下我睫毛上的冰,都是真实的。我以前从不会开拖拉机,很多东西都是第一次尝试,感觉非常难忘。
评价:“这是一部积极的电影”
本报记者:怎么评价片中另两位主演孙海英和周显欣的表演?
王学兵:孙老师特别棒,他的那种特生活化的表演,是我们年轻演员很难达到的境界。他原来烟重,后来戒了,看到我们抽烟,就教育我们。有些人觉得他有些古板、不开化,但是我却觉得这才显示出他的真诚,我很佩服他。我和周显欣在影片里是情侣关系,由于拍摄时间紧迫,导演没有给我俩找感觉的时间,但是我们之间很默契。她真的是个很聪明的女演员。
本报记者:谈谈自己的高考经历?
王学兵:我自己的经历和影片里是没有什么可比性的。我是幸运儿,之前是体育生,练了几年跳高,后来转行考中戏,艺考时我穿身西装、抱个篮球就去了,特随意,表演感觉也不错,谁知道临走时面试官来了一句:“你眼睛下面有个疤。”之后几天我在家里辗转反侧: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好在虚惊一场,我还是顺利过了。
本报记者:觉得该片最能打动影迷的地方在哪里?
王学兵:我想说这不是一部说教的电影,要让大家好好学习,争取考好大学;这也不是一部沉重的电影,告诉大家铭记过去的艰辛;其实这是一部积极的电影,让大家在面对压力时,一定不要绝望,要用信心和勇气战胜困难。
感情:缘分决定和孙宁的关系
本报记者:你最近新作《倾城之恋》《柳叶刀》都在荧屏上热播,有没有一下子成了红人的感觉?
王学兵:我其实一直没觉得我是明星,现在更不会觉得我是红人之类的,我只是一个演员而已。只是说去年拍了几部戏,今年赶在一起播了。
本报记者:两部电视剧你的角色一正一邪,怎么理解扮演的两个人物?
王学兵:《倾城之恋》里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坏蛋,唐一元是被家庭惯坏了的,不知道怎么与人打交道,所以这个公子哥也不能说就是坏人。《柳叶刀》里的医生虽然是好人但更难演,心外科医生是很讲求技术含量的工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得像,为此我还特意去医院观察了好久,并专门为此背诵了不少医学术语。
本报记者:《倾城之恋》里和陈数合作感觉如何?
王学兵:她是个特别敬业的演员,白流苏的心理变化很多,喜悦和悲伤之间的转换都难不倒她,每天下戏之后,她还要读张爱玲的小说丰富表演,很难得。和这样的演员演戏,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幸福。
本报记者:一直在紧张拍戏,有没有考虑给自己放个假,休息一下?
王学兵:是想休息了,连续拍了一年多的戏没停过。我已经向公司打报告了,《高考1977》的宣传结束后,我就会开始休假。
本报记者:和女友孙宁有结婚的打算吗?
王学兵:我也想结婚,但我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满足我的心愿,这个东西要看缘分。(休假和孙宁去哪玩?)我是歇了,她估计还得拍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