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楠
新浪娱乐讯 贾樟柯导演的纪录片风格电影《24城记》将于4月13号作为第3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的闭幕电影在香港首映,在接受新浪娱乐独家专访的时候,贾樟柯回应电影节开幕期间冯小刚导演关于“香港影迷看不起内地导演”的言论表示:“小刚导演道出了一个无奈的现实,但是也不必太激动。”
内地电影进入香港需要时间
香港观众看完《24城记》都会有太多疑惑不解之处,贾樟柯在香港宣传的时候经常要给香港影迷们普及一些历史知识,比方说什么叫“单位”、什么叫“户口”;而香港影迷问他对香港电影的看法时,贾樟柯总是特别自信地回答说:“我对香港电影、流行文化的了解可能比你们还多。”
这种文化流通上的不对等,在贾樟柯看来正好解释了冯小刚前段时间炮轰香港影迷的“历史原因”:“小刚导演谈了一个很无奈的现实,内地电影进入香港的机会相对是非常少的;但是他也不必要那么激动,这个情况完全可以理解。我们80年代完全没有娱乐,完全靠香港电影提供娱乐,我们接受香港电影是毫无保留的;而香港的电影娱乐传统没有中断过,有这么大的一个本土化的娱乐产业,内地电影反过来要进入到这个工业中,的确需要时间和环境。别说香港,我觉得其实广东市场也相当本土化,不讲广东话的电影都很难有好的票房,地域文化、观影习惯都很特殊。”
贾樟柯坦言自己的电影在香港的接受程度也是“非常小众”,早期的电影都是在艺术电影系统放映,从《世界》开始才进入商业院线。目前,贾樟柯电影在香港票房最好的是《三峡好人》,当年拿下将近100万港币——几乎已经是整个内地市场的总和,而香港只是一个700万人口的城市!贾樟柯说:“相对来说,我在香港还是有一些忠实度很高的观众,一直在观察我的成长、关注我的电影,他们是非常强大的支持和保证。”
这几年来一直坚持做独立电影、艺术电影,谈到同样来自山西、更加年轻的导演宁浩在商业上取得的成功,贾樟柯说:“经常有年轻导演找我说要拍电影什么的,他们都想拍艺术电影,我觉得这样很麻烦,不能人人都拍艺术电影啊!我其实一直很希望出现真正热衷于电影工业、可以拍出类型片、商业片的年轻导演。宁浩现在定位很清晰,片子也能做出很高水准。”
选明星演员为了讲述的效率
《24城记》上映之后,有一些批评声认为贾樟柯不该任用陈冲、吕丽萍、陈建斌、赵涛这些明星演员。不过,作为制片和导演的贾樟柯有他的考虑:“当初拍电影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个片子一定要公映,这些工人的故事一定要讲出来。但是在国内发行一个纯粹的纪录片是非常难的,启用明星演员,因为他们可以以高效率地呈现的信息。”
要记录一个工厂几十年的变迁故事,背后有宏大的历史叙事,贾樟柯采访了100多位工人,大可以拍出一部五、六个小时的纪录片来。但是,考虑到发行的实际需要,要在一个半小时这样的长度内传达这么多信息,贾樟柯表示演员的作用主要在于“效率”。另外,选用观众熟悉的明星演员,也是为了区分影片中真实和虚构的部分。“在采访的过程中,这些工人讲述的时候,都难免会有强调、回避,有隐藏和突出,这个时候,想像力就很活跃,想像可以让历史更完整。我认为应该有虚构,但是如果我选用观众不熟悉的演员来讲述虚构的部分,观众可能会误解,还以为又来了一个群众演员。”
陈冲、吕丽萍、陈建斌、赵涛四位明星演员在《24城记》里,可以说都“客串”了一回群众演员,每个人担任的部分中真实和虚构的比例都有不同。吕丽萍讲述的故事是完全真实的,是420厂厂史的第一篇——在搬迁的过程中,一个孩子走丢了;陈冲讲述的故事是部分真实,当年420厂的确是来了30多个上海女孩子;陈建斌的故事则包括了贾樟柯自己对工厂生活的记忆,比方说周恩来总理的逝世;只有赵涛的的部分是完全虚构。
从《站台》以来,赵涛就从未缺席过贾樟柯的任何一部电影,贾樟柯评价赵涛说:“目前为止,我拍的都是当下题材,都是跟她的能力有很好配合的题材。赵涛是一个对当下生活非常有想象力的演员,比我接触到的其他任何女演员都更有想像力,她经常可以给我带来一些出人意料的设计,比方说在《24城记》中,那个女孩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就是她带来的。”
美女诗人翟永明是“精神对手”
最近连出两本新书的贾樟柯,又让人发现了他“文学青年”的一面。少年时代疯狂热爱写诗、读诗的贾樟柯,表示自己一直都是翟永明的读者、喜欢她的诗。翟永明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公认的最好和最美丽的女诗人,在《三峡好人》中,她的照片曾在影片中不经意地出现过,她的名字也出现在片尾的感谢字幕中。到了《24城记》,在翟永明的家乡拍戏,贾樟柯才终于正式跟他的偶像女诗人合作,他称翟永明为“精神对手”。
“要在成都拍电影,特别需要她的帮助。50年的历史梳理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候我需要一个精神对手,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做一件什么事情。翟永明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一方面,她是成都人;另一方面,她对人的认识非常深入,我很佩服。我们的合作是‘接力式’的,基本上是我先有一个设定,然后由她来想像丰富一个人物。”
在《24城记》中,多次引用到诗句,其中有两段叶芝的诗,是翟永明挑选的;另外两段四川诗人欧阳江河和万夏的诗,则是贾樟柯自己挑选。其实,贾樟柯最想用的是翟永明的名句:我策马扬鞭,在有劲的黑夜里。
一百年来中国人没干什么事,就现代化了
一直拍摄当下题材的贾樟柯,下一部电影一下子要跳回一百多年前拍晚清时代的中国,看似跳跃,但其实贾樟柯关注的主题并没有变,那个主题就是“变迁”。“为什么要拍一百年前的中国答案很简单:因为一百年前跟现在一样!一百年里我们中国人没干什么事,就现代化了,想通了这点,我就一下子来兴趣了。”
拍晚清题材,对贾樟柯来说仍然是讲述时代的变迁:“回头看历史,我觉得清朝人面临的社会压力、变革要求跟我们现代一模一样。一百多年前,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起点,一个世纪的变革从那里开始,晚清是历史中百年不遇的大变。中国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是‘中央之国’了,什么日本法国俄罗斯全都出现了,那种地理概念上的冲击不比我们今天面临的冲击小。”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