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京!南京》22日上映 陆川:这不是民族主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3日03:30  扬子晚报

  人前的陆川戴副眼镜,文质彬彬,书生气十足。但是,他举手投足又总是踌躇满志,一副青年才俊模样,有隐隐的傲气。也许,他有傲慢的资本,只拍过两部电影《寻枪》《可可西里》,就奠定了在中国新生代导演中的位置。眼下,他正等着新的考验,《南京!南京!》22日上映,与《拉贝日记》等许多“南京大屠杀”题材不同的是,这部电影“纯中国”制造。

  想用电影“报恩”

  记者(以下简称记):电影就要上映了,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陆川(以下简称陆):心情紧张,又激动。真的,不是套话,忐忑不安,像是要上考场一样。

  记:和以前那两部电影的感觉不同吗?

  陆:不一样,以前有投资公司,有发行公司,很多压力自己没有体会到,现在肩并肩和投资公司发行公司一起。一路走过来4年,五家投资公司包括江苏广电总台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在商业大潮中投钱给我这部片子,我内心充满感谢。把一个亿两三年时间砸在这部电影上,没有把钱投给那些无聊但赚钱的娱乐片,这是一个义举。我真的不希望他们赔。我想报恩,希望这部片子票房好,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把钱投在这些有意义的电影上。如果赔了,我会很内疚。

  记:投资方江苏广电总台的一个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曾告诉我,其实一开始有很多同样的题材,你的剧本并不是最好的。你觉得是什么让他们(包括别的投资者)最后把钱投给了你?

  陆:那他们就是看我是陆川呗(笑)。事实上,当时,我们的剧本在完善性上不如人家,但最大的不同,是我们这个电影中所有中国人的戏,不是讲投降,在讲被杀,而是讲在抵抗。那些电影都没有真正的中国人,似乎跟中国人没关系,除了30万和25万的数字外。我们这个电影,是第一次把抵抗带到观众面前。我觉得这么多家,选择这个剧本,是一个必然。

  必须使用黑白胶片

  记:使用黑白胶片基于何种考虑?

  陆:黑白胶片几乎整个剧组没有争论,是共同的选择。大家都觉得这是唯一必须使用的,它既有影像上强烈的仪式感,也非常单纯,会让观众专注于影像的内容。而另一个功能就是,它让暴力显得不是那么血腥。

  记:这一类型电影音乐很难做,大概是什么样的风格。

  陆:我用的是一个国内新的音乐人刘彤,他做得非常好,有强烈的民族感,又有很国际的风格,以前做过《印象刘三姐》。他的音乐有激情有张力,很喜欢。

  “夏淑琴”经历被删

  记:电影原来有5个小时,后来删掉很多,除了主演的部分,听说夏淑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戏也被剪掉了?

  陆:是的,但是我们拍摄了其他的段落。一开始也准备要拍的,有从头到尾拍夏淑琴一家怎么被杀的。但那些太血腥了,太残暴了。而我们没有电影分级,那些场面实在不适合孩子们。但如果不是直截了当地拍,就达不到直面中国人被杀的本质。所以最后放弃了。还有刺刀杀人,那是根据一张照片来的,活埋、砍头都拍了,入室抢劫也拍了一些。最后都剪掉了。我觉得剪掉也是对的,70年后,我们再来拍南京大屠杀时,我觉得你肯定不想在银幕上看日本人残暴,看我们被杀。那东西哪怕一秒钟,你所有的思路都会被包裹。花那么多钱拍戏,我觉得应该在公众记忆之外,提供给观众一个全新的视野。

  记:您在南京上过四年军校,去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吗?那时曾想过拍这部电影吗?

  陆:当时并没有,当时上军校,跟电影离得很远。只是那次的印象太深了,可能潜意识里受到影响。

  记:为什么在天津和长春拍,而不到实地南京取景?

  陆:那些景现在都找不到了,南京现在很新,所以我们在长春专门搭了一个南京城,做出的萧瑟氛围跟当时的也接近。

  战争场面灵感来自日本纪录片

  记:你上的是军校,肯定看过不少的战争电影。《南京!南京!》里的战争场面跟以前的战争片有何不同?

  陆:我们这次做出了全新的战争场面,有几个海外片商看了,都跟我说,觉得跟以前的战争片不同,可以说是“非常高级”的一个战场。怎么说呢?就不是那种戏剧化的,甚至是无厘头的,千军万马冲锋的那种其实在真正的战争中是很少的。我们做出的效果是非常身临其境的,那种紧逼人心的感觉。

  记:有没有借鉴哪些电影?

  陆:没有,我不太想学别人的东西。如果一定要说借鉴,那我们主要是根据纪录片,当时日军打仗的时候拍了很多纪录片,记录当时战争的场景。我们从日本高价买回日本海军陆战队、日本海军军部以及陆军本部拍的纪录片DVD光碟。给我很多启发。

  拍《南京》反思人性变异

  记:你在电影中强调了72年前中国人的反抗,这是之前的“南京”题材电影中没有的。这样的表达会不会担忧引发一种新的“民族主义情绪”?

  陆:我觉得不会。电影里有两条线,一是中国人这条线,把原来历史中的中国抵抗表现出来。你们生活在南京,应该知道其实南京并不是投降之城,当时的抵抗是很顽强的。但这一切都没有在电影里展现过。

  记:这也是您当时拒绝“拉贝”的原因吗?

  陆:算是吧。我感到不平的是,“南京大屠杀”变成了一个救人的好人好事,而“中国人”在其中是失语的,这是一个对中国人不负责任的态度。还有一条线,是冷静客观地展现了日本人这条线。应该说,我们不是用民族主义的方式来展现,而是用更高的、更普适的价值观来重新反思人性在战争中的变异。

  记:你是否觉得,南京大屠杀和圆明园兽首一样,都是民族伤痛的象征。

  陆:是这样。我个人觉得圆明园兽首应该有更好的处理办法,应该用国际的普适价值观来处理。那种拍卖、流拍并不是合理的方式。而《南京!南京!》就试图用这种更高的普适价值来重审那段伤痛。

  中国女性最伟大最可爱

  记:你曾说这部电影都来自真实,但那个日本人击鼓祭祀的场面并不是。

  陆:那个不是,那是一种象征。

  记:电影里出现了4个中国女性,也是一种象征吗?

  陆:是的,我觉得那些女性,尤其是留在南京城中的女性是伟大的,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包括妓女、老师、小女孩等等,她们真的是非常可爱。我一直觉得中国的女性最可爱,我放了4个女性在电影里,我让大家看到女性的抵抗,她们拼死保护男性,保护同胞。

  记:高圆圆这个角色尤其出彩。

  陆:她是我特意设置来向张纯如和魏特琳女士致敬的。

  日本演员拍完后定居北京

  记:片中的日本人“角川”,据说他爷爷就曾参加过南京大屠杀,是怎么说动他来参演的?

  陆:他是自愿参演的。说到片中的日本演员,这一批真不容易。拍了8个半月,备受煎熬。不过,我透露一下消息啊,电影拍完之后,这些演员回了一次日本。后来,有两个人都决定到中国定居。有一个已经把老婆孩子接了过来,还有一个在办手续,他们都喜欢上了中国。

  记:电影到日本上映的可能性大吗?

  陆:大,我们一定会努力的。拍摄难度大于任何其他的难度。不久就会有新消息宣布。

  和王朔“聊”对我帮助很大

  记:很多朋友对你的电影有帮助,其中有王朔,他给了你什么样的建议?

  陆:没有具体谈电影的细节。我们只是在聊一些对历史的看法。王老师,他有独特的看法,谈历史谈宗教都常常有惊人之语。这对我剪片子很有帮助。人总是在跳出来看的时候,更清醒嘛,我经常需要这样的提醒。

  记:那您的父亲(著名作家陆天明)呢?

  陆:啊,他还没看过全片。只有一次晚上他来看过一次粗剪。

  记:怎么评价?

  陆:他说非常震撼,比上一部《可可西里》飞越了一大步。

  记:对你评价这么高?

  陆:(笑)这应该是事实吧。

  记:这么自信啊?

  陆:我只是对电影自信。

  本报记者 马彧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陆川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