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3日电(记者廖翊)记者采访了解,投拍历史传奇巨片《花木兰》的星光国际传媒集团,近来分别收到来自河南虞城及湖北黄陂的邀请――二者都以花木兰故里之名盛情邀请剧组返“乡”拍摄。
一首《木兰辞》,传诵一个女子替父从军的故事,抒写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传奇。与此同时,史上有关花木兰故里之争众说纷纭,主要集中在河南虞城与湖北黄陂两地。
“勒石为据”,河南虞城人自称“花木兰老乡”的最大理由是两通石碑。
虞城县营廓镇周庄村有一座木兰祠,祠堂正中塑有高大的木兰像。塑像中的花木兰,黄金铠甲大红簪缨,头戴黄褐斗笠,身披果绿战袍,目光坚毅,直视远方。并伴有“木兰出征”及“木兰还乡”塑像。
元代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清朝造《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碑分立祠堂内外,两碑主要内容都是考证木兰的时代、家乡、事迹等等。当地人表示,两通古碑是木兰故里在虞城的最重要佐证。
每到初一、十五,祭奠“女神”花木兰,成为当地民俗。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相传是花木兰生日,木兰祠香火更旺。
明《木兰古传》曰:“木兰将军黄郡西陵人也。”清《忠孝勇烈奇女传》称:“木兰朱姓,为湖广黄州府西陵县双龙镇人。”“史传明示”,则成为湖北黄陂人“与木兰同籍”的最大理由。
黄陂双龙镇位于滠水河畔,那里有座“木兰山”,山的北坡有一个高约7米,底直径20余米的大土冢,冢前墓碑铭刻“敕建木兰将军墓碑序”。
不只于此,历史上的木兰山建有木兰庙。唐会昌年间,大诗人杜牧任黄州刺史,在木兰山游历时写下了《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双方“铁证”在持,孰为木兰故里?
2005年11月,河南虞城县“木兰传说”被文化部正式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黄陂几乎同时推出了新编楚剧《少年花木兰》。显然,故里之争并未因此终止。而今,备受海内外关注的电影大片《花木兰》开拍,使这一沉寂的话题再度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