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拉贝日记》回家 主创回应南京题材撞车(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5日02:19  新浪娱乐


《拉贝日记》回家主创回应南京题材撞车(图) 《拉贝日记》回家主创回应南京题材撞车(图)
李明张静初王中磊献花 三人纪念碑前默哀

《拉贝日记》回家主创回应南京题材撞车(图) 《拉贝日记》回家主创回应南京题材撞车(图) 《拉贝日记》回家主创回应南京题材撞车(图) 《拉贝日记》回家主创回应南京题材撞车(图)
“生命之火”不熄 王中磊张静初表情凝重 张静初陷入沉思 二人参观纪念馆

《拉贝日记》回家主创回应南京题材撞车(图) 《拉贝日记》回家主创回应南京题材撞车(图)
听导游介绍 张静初看万人坑

《拉贝日记》回家主创回应南京题材撞车(图) 《拉贝日记》回家主创回应南京题材撞车(图)
万人坑反应当年惨状 拉贝故居

《拉贝日记》回家主创回应南京题材撞车(图) 《拉贝日记》回家主创回应南京题材撞车(图)
大屠杀幸存者到场 李奶奶痛诉日军暴行

《拉贝日记》回家主创回应南京题材撞车(图) 《拉贝日记》回家主创回应南京题材撞车(图) 《拉贝日记》回家主创回应南京题材撞车(图) 《拉贝日记》回家主创回应南京题材撞车(图)
张静初难展笑颜 李奶奶悼念约翰-拉贝 约翰-拉贝雕像 张静初献花

《拉贝日记》回家主创回应南京题材撞车(图) 《拉贝日记》回家主创回应南京题材撞车(图)
三人献花约翰-拉贝 雕像前合影

《拉贝日记》回家主创回应南京题材撞车(图) 《拉贝日记》回家主创回应南京题材撞车(图)
张静初接受采访 张静初与小浪

《拉贝日记》回家主创回应南京题材撞车(图) 《拉贝日记》回家主创回应南京题材撞车(图)
李明与小浪 王中磊与小浪
(点击小图看大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新浪娱乐讯 4月14日,被誉为“中国版《辛德勒的名单》”的战争史诗巨制《拉贝日记》来到南京,在位于小粉街的约翰·拉贝故居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影片主演张静初和李明不约而同地表示:“我们拍这部电影是为了记住,既记住那段历史,也记住那段历史中人性的光辉。”针对两部同样题材影片在同档期的竞争,王中磊表示:“南京电影不是拍的太多而是拍的太少,只要参与,就是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

  王中磊:“南京电影不是拍的太多而是拍的太少”

  14日上午,中方演员张静初、李明和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共同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馆新馆刚刚落成不久,《拉贝日记》主创一行都是首次进馆,当年被害小孩留下的脚印、尸骨累累的万人坑、刻满遇害者姓名的纪念墙、祭场前的“生命之火”等,都令主创一行深深震撼。纪念墙上还刻着“30万遇难同胞”的醒目数字,而这一数字也是首次在《拉贝日记》这样一部“外国电影”中得到表现和证实。

  下午,主创和媒体一行来到位于市区内的拉贝故居,在露天庭院中举行了新闻发布会。针对近来《南京!南京!》对《拉贝日记》的一些言论,王中磊表示:“最近我也听到另一部影片对《拉贝日记》的很多说法,包括质疑,我相信两部影片在拍摄时都是非常真诚的,虽然角度不同,但要互相尊重。南京电影不是拍的太多而是拍的太少,只要参与,就是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尽管如此,两部影片的竞争依然无法避免,对此老板王中磊笑说:“我打算自己花钱去看《南京!南京!》,希望陆川也买票来看我们的《拉贝日记》,所以首映式我就不送票给他了。”

  王中磊说,《拉贝日记》在德国上映时德国媒体的一句评价给他印象非常深:“《辛德勒的名单》让我们知道了奥斯维辛,《拉贝日记》让我们知道了南京!”对于该片的市场前景,王中磊最终将票房定在一个亿,“以前我们不相信一个笑中带泪的文艺片能卖三个亿,也不相信一个没啥明星的战争片能卖2个多亿……对我们来说,每部电影的票房都是个挑战,或者《拉贝日记》和《南京!南京!》都能成为卖座的电影。”

  张静初:“第一次见李明是见到他被砍掉的头”

  作为两位重要的中方演员,张静初和李明在《拉贝日记》中都是日军大屠杀暴行的见证者。张静初扮演的学生琅书是金陵女校一名擅长摄影的学生,大屠杀期间很多珍贵的照片资料都设计成是由她扮演的角色拍摄的。李明扮演的张先生是拉贝本人的司机,因一件小事被日军掳走,成为“百人斩竞赛”的牺牲品。由于进组时间及拍摄顺序不同,张静初第一次见到李明就是他被砍头之后,“当时我远远的没看清,离近了才发现是人头。做的非常逼真,连脸上的毛孔都纤毫毕现,看的我也汗毛直竖。第二天我见到一个人迎面走来,原来就是被砍头的李明。”

  对于自己以假乱真的尸首,李明开玩笑地说:“给《拉贝日记》做特技的是一群韩国团队,从精细程度上,《南京!南京!》肯定比不过我们。不过那个头我也没拿,因为死状太惨,要是做成贝多芬那样我就收回去了。”

  说到和《南京!南京!》中同样有短发造型的高圆圆的比较,张静初表示:“两个角色肯定是不一样的,《拉贝日记》中的琅书是导演对坚强女性的理想化的塑造,《南京!南京!》我还没看过。但两片也有重合之处,比如《南京!南京!》中就同样出现了约翰-拉贝和那几个国际安全区委员,当然《拉贝日记》的外籍演员在世界影坛更有名一些。”尤优/文并图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拉贝日记》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