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京!南京!》即将公映 它的核心是拯救(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6日11:34  深圳商报
《南京!南京!》即将公映它的核心是拯救(图)

《南京!南京!》剧照

  从立项到开拍、到审查、再到上映,时隔近4年,陆川的《南京!南京!》终于要上映了。4月22日,这个叫作“历史”的巨作将出现在大银幕上。近日,《南京!南京!》在北京内部试映,赢得了一致好评,有人称,它并不主旋律,它没有高潮迭起的救世主演义,也没有老套的英雄救美,它的核心是——拯救,以及救赎和希望。

  昨日,《南京!南京!》的导演陆川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专访,透露了拍摄这部影片的心路历程。面对已经有的、或即将有的种种讨论甚至争议,陆川说:“挺好的,没有争议的影片就没有生命力,这个片子里的一些观点,可能有些人认为很好,有些人则认为很激进。”

  陆川告诉记者,《南京!南京!》的拍摄成本再加上宣传、发行费用,共有9000多万元,近一个亿。而战争场面占据了三分之一的篇幅,特技有几百个镜头。屠杀戏与粗剪版比删减了几分钟,但最核心的、有视觉冲击力的都保留了。有传闻说,《南京!南京!》将在日本禁映,陆川否认,“好像不只是我们这部片子吧,我们努力的方向是争取让这部片子在日本公映。至于海外发行,现在已经有了较大进展。”

  关机那天,大家都哭了

  记者:影片从筹备、立项、拍摄、审查到现今的上映,历时4年,有人说“陆川干了件挺冒险的事儿”,回顾这段“征程”,你的心态上有什么变化?

  陆川:我和制片人覃宏及一些主创,在最开始时是抱着一个非常单纯的想法去做这件事,心想我们是为民族在做一件事,应该能得到很多支持和帮助的,但真做起来了便发现跟当初设想的不是一回事。当时选中这个题材的制片公司很多,好像有五六家,导致一个严重的题材撞车现象,我们的项目曾一度面临搁浅,当时挺绝望的,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当时我个人借了一百万元,把这个剧组建立起来了,没有退路可走,一帮年轻人开始了热火朝天地筹备。后来有了投资方,像覃宏也拿了钱,我们没有想太多,心想就算题材撞车,但我们已经做了,按理说应该批我们这个戏。后来发现,这些想法太简单了,因为,这个话题非常敏感,敏感到如果2007年(南京大屠杀70周年)这四五部同样题材的片子全部上映的话,可能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我们没有把形势估计得那么严峻,现在看来确实有点冒进了。当时,投资人、制片人和我都很犯愁,一直在想办法,如果资金都花完了,我们剧组则面临着不得不解散的结局,而媒体也一直在质疑。

  记者:争取到现在的结果你最想说什么?这部片子对于你的意义何在?

  陆川:总的来说,我现在百感交集。记得关机那天,大家都哭了。我在这件事上花了4年时间,剧组里的很多人也是一呆就两年,有一个副导演开机前儿子出生,等这部电影拍完,他儿子已经能够叫爸爸了,像这种事情蛮多的,给我很大触动。我觉得4年的坚持离不开朋友的支持,我们有一个信念——不管多难,这个片子应该是老百姓需要的一部电影,虽然题材有些沉重,可我们的民族和下一代需要这部电影,忘记屠杀就意味着屠杀可能会再次降临,这是一点。其次,我认为在这70多年间,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的历史存在被某些人刻意抹杀、刻意遮蔽的现象。

  重新为中国人民立传

  记者:这部影片的视角与结构有什么不同?

  陆川:以往我们可能只记住两个符号性的词——一个是“30万”,一个是“拉贝”。但在我看来,这两个词语都不是南京大屠杀最核心的所在。我认为,这个事件中最核心或是激励我们拍这部电影的是——中国人拯救自我的精神。我查阅很多资料后产生了疑问,70多年前,大屠杀为什么没有在上海发生?没在北京发生?因为,当时日军在进攻南京之时,遭受了非常惨重的损失,南京城的守军给了日军重创,那场战役打得非常惨烈。可以说,是我们同胞的拼死抵抗导致了被屠杀的命运。日军在破城之后,于街头巷尾间也遭遇了许多抵抗,这些史实让我反思: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人对自己的拯救、包括难民营里中国妇女对一些男性同胞的救助没有被电影或是传记的方式讲述出来?结果直接导致了我们的下一代、包括70、80后好像都记得一件事情——南京是一座屈辱之城、南京是一座被屠杀的城市、南京是一座投降之城。我们有责任用4年的时间、用一部电影去改变一个事实,弥补中国人在这段历史中的缺损,去重新为中国人民立传。

  这部片子是按顺时针的顺序进行的,故事是一棒接一棒,一个人物传给另一个人物。我用了一个比较大胆的方法——即用一个日本兵的视角来看待整个故事。在拍摄过程中逐渐加深了对这一题材和这个事件的理解,包括这一题材的体量、分量、边界等,都是在拍摄中触摸到的。你会发现,原先在家里揣摩剧本时,很多东西是想当然的,即使查询了很多史料,只有真正到了现场——我们搭建的那个“南京城”里,你才会突然发现,你对很多事情的想法都不确切,需要改变。

  向“在黑暗中战斗的女性”致敬

  记者:在这部片子里,有绝对的主角和配角之分吗?人物是不是都有原型?

  陆川:都有原型。实际上是一个群像,没有绝对的主角、配角之分。日本兵角川可以说是个贯穿人物,像冰糖葫芦的竹签一样,穿起了整个事件。

  我把她们四个(高圆圆、江一燕、秦岚、姚迪)的角色称之为金陵城里的“四朵金花”,她们是苦难中的四根烛光,她们的光芒虽然微弱,但非常凄美,在冰冷中特别温暖。可以说,这个片子还反映了那个时期里中国女性的美——内心之美、容貌之美……我给她们的戏都是极致的戏,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现她们不同的个性,相信没有观众会混淆她们的角色,辨识度非常高。

  记者:据说刘烨饰演的角色在拍摄过程中做了很大改动?你为什么评价“这是他从影以来最好的表现”?

  陆川:这其实是对所有人的一个评价。昨天刚刚跟央视的几位主持人开了关于首映典礼的会,他们都看了片子,他们跟我说:“刘烨的表演令他们震撼,可以说是最好的一次表现。”

  这个电影会给人们带来希望

  记者:怎样说服观众走进影院去看这部影片?而不是逃避、不敢面对那段历史?

  陆川:这是我特别想跟你说的一点。这个电影是绝对会给人们带来希望的。首先,在这段历史中,我们找到了我们民族生存的理由,我们其实一直在拯救自己,不是靠外人;其次,在电影结尾时,我留有希望——一个最重要的孩子(小豆子)活着走出了南京城,并不是所有人都牺牲了,还是有人活着离开了那个地方,活到现在。

  记者:拍摄过程中,你对哪段戏印象最深?

  陆川:刘烨巷战的那段戏让我感触颇深,他打得荡气回肠,我在拍摄和剪辑时感到内心的情感很难抑制。在这场戏中,你能看到我们先辈的抵抗。还有几场屠杀片段,我们在拍时也很难受。

  记者:屠杀的戏份血腥吗?跟人们以往看到的电影场景有何不同?

  陆川:不血腥,其实是冷暴力,没有赤裸裸的、断肢残臂的镜头,我们找到了一个新的视角,既是直面屠杀,又不是血淋淋。我们几乎把每场大屠杀都展现出来了,以一种“战争机器”的方式来灭绝我们的俘虏时,对方屠杀的方式、执行的方案等我们都展现了。同时,我们也回避那种具体的、感官刺激的方案,我们展现了大屠杀更本质的一方面——以前拍屠杀要不就是拿着机关枪在打,非常概念化,要不就是拿刀砍,特别追求感官刺激。这两个都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要讲的是——南京城下一批侵略军如何成批地、有条不紊地、工业化地、冰冷地把我们的士兵杀害的过程。我认为,这一过程展现了大屠杀本质的一个规律——战争跟屠杀就像是孪生兄弟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