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由程晓玲编剧,肖风导演,全部由非职业演员主演的“现代乡村三部曲”:《喊过岭的故事》、《清水的故事》、《海的故事》历时三年,在辽宁葫芦岛农村拍摄完成,这三部影片真实地呈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村的变迁以及农民们所经历的喜怒哀乐,充满对沉默的大多数的真挚关怀,如同中国当代乡村的清明上河图画卷。三部影片尚未在全国公映,却已先声夺人,得到众多电影专家与提前看到影片的观众的赞誉。
张宏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剧作家):
肖风是78班,是第5代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从《一个和八个》开始,他已经在中国电影历史上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脚印。他在温习第5代的同时,也在刷新着第5代的精神。这三部作品可以说是他出手的一个尝试性的,探索性的笔法。我想说,只要有了一批像肖风一样,怀着非常强大的情感力量,又带有一种执著的精神,顽强的用电影书写,表达农村。我想这样对我们有份量,有价值的农村题材作品的呼吁会很快变成现实。
康建民(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电影导演):
《喊过岭的故事》扎扎实实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身,这种厚实感,这种质朴感,是我们在家里闭门侃是侃不出来的,看完了影片甚至让我想到了赵树理,周立波。肖风能这么执着、这么热情地去表达农村生活让我感动,谁现在还能这么对农村题材感兴趣,下这么大功夫在农村影片上做文章,还是做三部曲,而且还这么有厚度有闪光的地方。肖风的片子,就是跟着这些农民一起思考,一起活着,完全没有创作者高高在上的那种感觉。
苏叔阳(电影剧作家):
肖风的电影我看了很感动。我是带头鼓掌的,我为肖风和编剧执著的职业精神深为感动。这样一个喧嚣的时代能有这样一部影片,是我们影人的清醒剂。《海的故事》每一个细节你都很难挑出它不真实,或者说不是生活的地方,几乎你挑不出来,而且人物性格发展的心理脉络非常之清楚,如果它是一篇小说,这篇小说是非常好看的。这部影片让我感觉到中国电影还是有希望的。
王一川(文艺评论家):
第一点,我赞扬肖风导演坚持走现实主义的路,坚持把镜头对准普通人卑微的日常生活。第二点,刘迈把影片中渔家女这个人物扮演得可圈可点。她的表演和刻画,我觉得是这部片子中的一大亮点。第三点,肖风导演坚持真实第一,日常生活中命运的改变和希望就在日常生活本身,表明了日常生活是不幸的,但饱含了深情,蕴含了一种视觉的美。
尹鸿(电影评论家):
肖风的片子藏着巨大的社会隐喻,我感觉到应该是有意识的。真正反映出了这个时代的变迁中,所需要我们底层民众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付出的代价,《清水的故事》象是一个以小说为基础的电影,文学性非常好,所有的人物对话和对话状态都非常到位,编剧给了它语言的爆发力太强,强度保持得非常好,看下来不累,改变了一些纪实风格的影片沉闷,平淡的状况。
程青松(电影编剧、电影评论家):
肖风,2009年,携“现代农村三部曲”为中国银幕带来久违的清风;《喊过岭的故事》、《清水的故事》、《海的故事》,陌生而又新鲜的片名,如同中国当代乡村的清明上河图画卷,围绕着有关伦理、亲情、爱情的故事,真实地呈现了在时代变革的背景下的世俗面貌与众生相,充满对沉默的大多数的真挚关怀。
黄式宪(电影评论家):
1984年肖风在做《一个和八个》,25年后肖风在艺术上更追求一种境界了。不同流、不趋势、不媚俗,这点品质很可贵。《海的故事》之所以让我感动是灵魂的窗口。有两个画面让我永远忘不了,少年的小鸥对着海浪照镜子,很浪漫;长大的小鸥穿上新嫁衣那条新裙子,那种欢喜,喜悦又重复了前面的画面。肖风的片子在影像里做到的返璞归真,而且还是在诗化的影像里。
彭加瑾(文艺评论家):
《喊过岭的故事》情节丰富,人物饱满,可看性、艺术性和真实性结合得非常好。每一个人物都很扎实,每个人物都带着生活的底蕴,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又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人物刻画是成功的。这部片子很好的处理了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创造,特别是肖风这样有自己明确的个性追求和风格追求的导演,怎么处理好艺术和观众的需要,结合得很好。
陈晓云(电影评论家):
《清水的故事》是近年来少见的有现实关怀,有品格的影片,它的价值是超越了农村还是城市题材的限制。我们视觉看到的基本上是和乡村有关,但是它带来了另一个空间的气息。导演思考的是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带给当代中国人生存观念的冲击。
陆绍阳(电影评论家):
肖风导演的这三部片子看后有三点想法,一是展示新世纪、新农村生活的影像志,二是有质感有生活气息的风俗画。三,新旧交织、悲喜共存的情感奏鸣曲。我觉得这三部片子在电影文化上有了足够的贡献。tg/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