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京》群众演员按历史照片挑 搭景耗1500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7日16:29  新京报

  南京是怎么沦陷的?守军进行了怎样的抵抗?为什么最终放弃?日军屠城的目的何在?当局在指挥上又有何失误?为了解电影《南京!南京!》的历史背景,我们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宪文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会副会长经盛鸿,试图重建南京沦陷和大屠杀的全景。

  迁都 “拉贝们”托管南京

  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军占领。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战。11月8日晚,蒋介石召开最后一次高级幕僚会议。当他问到“谁负责固守南京为好”,在场者都默不作声,最后唐生智站起来,表示愿意坚决死守,与南京共存亡。会后,蒋介石委任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罗卓英、刘兴为副司令长官。唐生智找蒋介石说:“现在南京只有3个师,兵力远远不够,我希望至少有10万大军。”

  11月21日,苏州、嘉兴失守,蒋介石宣布迁都重庆。南京外围战打响。面对来势汹汹的日本军队,南京卫戍部队陆续汇集了13个建制师和15个建制团,共15万人保卫首都。

  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攻克敌国首都南京”的命令。进攻南京的日军在淞沪会战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在会战后大部分回国休整,只有3个师团争先恐后地杀向南京。按此标准推算,从正面进攻南京的日军约有5万人,从南京外围迁回的约有2万多人,共约7万多人。

  12月7日,蒋介石夫妇飞离南京。南京的行政机构撤走后,将南京的行政责任委托给由德国人拉贝为首的十几个西方人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国际委员会”在南京设立了一个保护一般平民、难民的安全区。

  守城 激战三天城防未破

  12月8日,南京城郭外阵地已先后失守,战斗转入城郭之内进行。12月9日,敌军以强大炮火猛攻光华门。牛头山、栖霞山阵地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与此同时,敌军出动飞机70多架次,对城内狂轰滥炸,并投下大量的《投降劝告书》。唐生智命令向日军开炮以示回敬。为了表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唐生智下令“各部队所有船只,一律交运输公司负责保管”,严禁官兵私自乘船渡江。

  刘兴组织了几十人的敢死队,趁天黑潜入城门洞,将敌人全部击毙,敢死队员也都壮烈牺牲。鉴于情形危急,唐生智令守军增厚城防,构筑街垒,准备同日军进行巷战。

  12月11日,敌军久攻光华门不下,转而猛攻中华门。罗卓英亲自指挥,守军毙杀日寇300余人。当晚,敌军增派的援军赶到,中华门告急。蒋介石命令守军弃城撤退,唐生智坚决不同意。蒋介石又连发二电,强调“如情势不能久守时,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

  3天激战中,日军伤亡多达7200余人,但仍没能突入南京城。12月12日正午,雨花台失守,紫金山主峰危在旦夕,日军正在形成对南京的四面合围,守军与之展开了激烈的街垒战,双方死伤惨重。下午5时,唐生智召开了师以上将领紧急会议,宣布放弃南京。

  弃城 国军内部互相牵制

  唐生智拟定好的撤退令中,贯彻了“大部突围,一部渡江”的原则。但他口头下达撤退令时,却允许更多部队渡江,而当时南京的运输能力并不允许。大量士兵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拥向挹江门。驻守挹江门的36师却没有接到允许军队撤退的命令,于是中国军队双方发生交火。12月的江水十分寒冷,绝大部分试图渡江的逃兵和难民冻死在江中。12月13日下午,日军的先头部队向挹江门外成千上万的逃兵和难民开火,造成重大伤亡。不足5万人的日军入城,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6个星期的大屠杀。

  ■ 影片硬件

  搭建南京城耗费1500万

  陆川说,对细节的真实,他和美术师郝艺似乎有强迫症一般的执着。剧组照着旧照片分析出规律,并依此在长春郊外搭建了占地800亩的南京城,耗费1500万元。天津泰安道一处废弃的教堂修缮过后,就成了片中的“南京安全区”。国内最大的民间抗战博物馆创建人樊建川,给剧组送来了一批文物:军服、军刀、手摇式警报器、望远镜,甚至当年士兵携带的餐具。他告诉陆川:“拍细节的时候,你就用这些真家伙拍。”而拍摄远景用的道具,则是根据这些文物仿制而成的。

  群众演员按历史照片挑

  《南京!南京!》的群众演员有10多万人次,在银幕上亮相的也有6万人次左右。影片在这方面的控制力受到业内好评。剧组美术部门复印了一堆小册子,拍日本兵的戏,就照着日本兵的长相找人,如果拍中国战俘,就按照战俘照片来找。先选好脸,再按照片准备造型,就显得很有历史质感。

  演员的动作也有讲究,比如拍战俘中枪倒下,陆川会让100人倒下,然后挑20名比较好的投入实拍。陆川说“这些群众演员对这个戏的投入都有些忘我了,包括他们一个个站起来受死的时候,特别有内心。给他脸的时候,他们是真的在演。”片中的巷战,陆川请来了解放军中最优秀的特种兵,无论是举枪的姿势,还是前进的方式都非常专业。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南京》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