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传统 本土为王
昨晚进行的金像奖已经走到第28届,而香港电影,也迎来百年纪念。在金融危机和大雨的背景下,这一切却显得有些寂寥甚至寒酸,比如作为司仪的吴君如就爆出嘉宾只能吃盒饭的内幕。今年,虽然金像奖主席陈嘉上事先透露,影帝型选手梁朝伟铁定缺席,周星驰和杜琪峰也不来,但光看候选提名名单,以及司仪、嘉宾阵容,明星指数还是有四颗星可撑。
浏览一下今年获最佳电影提名的5部影片,《赤壁》《叶问》《画皮》《长江七号》都可算与内地联手拍摄制作,要么是资金上的合作,要么是主创上的搭配,从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新演员的提名来看,内地女星再一次抢足风头——周迅、赵薇、孙俪、张雨绮、莫小奇、徐娇,演技和美貌并存者看来不在少数。对此吴君如之前发出质疑:难道内地女星真的很拼吗?
好在有了许鞍华和鲍起静。许鞍华导演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以平静坚韧的姿态杀出一片天空,将香港本土小人物的生活展现得入木三分——以轻盈抗衡沉重,用内敛诗意、生活味道、写实质感、诚挚温情与人文关怀折射出我们实在经历的相关故事。“The Way We Are”,这是影片的英文名字,多么一针见血,契合主题:我们就是这样过的!
不管怎样,香港电影,或者说港片,对多数观众而言,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辉煌记忆。回归本地,回归传统,却触摸到平凡生活的一丝暖意,并以为那样的影像和故事,才是抚慰人心、值得珍视的。
有遗憾
后继乏女
虽然今年有了鲍起静,但对比香港男星的绝对强势,香港女星显得太过单薄了。如曾经的获奖达人张曼玉处于半隐退状态,很少触及港片;而一度被当作接班人的张柏芝则是嫁作人妇,休息了几年,中间又因“艳照门”,使得复出遥遥无期。另外,过去香港女星可以通过香港小姐的选美以及大量的电影训练,甚至烂片,慢慢成长起来(张曼玉便是此中代表),现在港片产量极低加之选秀出来的女星实力过弱,造成后继乏人。同时也没有时间培养,实力不济便被淘汰,谁强便用谁。
找出路
坚持风格
本届金像奖入围最佳电影奖项的有《天水围的日与夜》《赤壁》《长江七号》《画皮》和《叶问》。除了《天水围的日与夜》,剩下4部都可以算是合拍大片。
然而,内地观众津津乐道的港片始终是从前的港片。“港导合拍片”激进的人说港片已死,温和的人道港片迷失得面目全非。
撇开所有商业因素,许鞍华在《天水围的日与夜》中表现出来的是港产片导演的坚韧和固执。在家常便饭中见真功夫,这可不是用金钱堆砌的其他入围影片可以企及的高度。也许,对某些导演来说,留守才是希望。
影帝张家辉:
从警察到男一号
张家辉曾经当过多年皇家警察,但是不曾转为便衣,就没有开枪的资格。后来因为别的原因一怒之下辞职,反而在电影里实现了开枪的愿望。经过多年的沉浮之后,终于在杜琪峰的电影中脱胎换骨,《黑社会》里那个狠到家的角色绝对给人印象深刻,《放·逐》中是那个尽管最早死去却是喊出“回家”的人。
而《证人》给了张家辉更多诠释的空间。本是一个无能的古惑仔,莽撞、怀有仇恨,似暴龙一样在都市密林里掠食。无论是他流露内心柔情时的自愿自得,还是在命运困局里为博得苟且生存的氧气而暴露的凶狠,都越过了狰狞面具的障碍,被张家辉在动静拿捏之间,烘托成为自己与自己的搏杀。
梁朝伟在本次提名中是明显的陪跑者——吴宇森并没有用心去刻画表现这个人物,单纯是以平面化的故事将周瑜这个人物推上了神坛,而梁朝伟也只是简单地表现出对一切胸有成竹的样子。甄子丹《叶问》文戏过于简单。
最佳男主角
《天水围的日与夜》
大赢家因为香港本土化
这是一部被业内认为2008年度香港最具有诚意的电影,代表了香港电影和香港情怀最后的荣耀。
陈可辛曾说过,他最崇敬的导演是许鞍华,“她一直坚持用小成本的电影方式记录自己对人生、对香港的切身感触”。
天水围是香港底层社区,是这个繁华都市里的“悲情街巷”,曾爆发震惊全港的灭门惨案。在《天水围的日与夜》里,许鞍华没有回避这个香港人不愿正视的旮旯,也没有把镜头对准这里的肮脏、龌龊、不堪,她扛着摄像机走入这里的街巷,记录下他们的日日夜夜。
小人物决定一切
影片排斥了高深和伟大的价值观,排斥了故作姿态的电影方程式;电影从一个早晨开始,到中秋夜晚结束,日与夜恰好是形式上的一天,夏与秋是形式上的一年,电影结束后,尽管片中的家长里短不易记得,但底层平民的生活味道却很难磨灭。
小津安二郎与侯孝贤的风格
技术能力方面,她以看似没有技巧(影片中的很多时候都像是小津安二郎或者侯孝贤的早期作品般,以静止的长镜头表现人物的生活状态)的技巧表现出人物在这生活情境下的心情变化,使得这个原本平平淡淡的、只不过是反映了人生的生老病死说不上传奇的故事,体现出巨大的张力。这是许鞍华第四部获得最佳影片的作品(前三部分别是《投奔怒海》、《女人四十》及《千言万语》),又创下新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