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京!南京!》为了不让悲剧重演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7日09:39  沈阳晚报

  上周六,本报第18期“沈晚观影团”的成员,在沈阳新东北影城百联店,共同欣赏了陆川耗时四年拍摄、多位著名演员出演的战争史诗巨片《南京!南京!》。本期观影团团员被该片残酷的场面、冷峻的风格深深地震撼,更被中国人的抵抗精神所鼓舞。对于影片以日本兵为主线的视角,团员们也普遍表示能够接受。平均94分!是今年“沈晚观影团”目前为止的最高打分,献给了这部诚意十足的战争灾难大片。

  一部精心制作的杰作

  iceminghui(本报观影团团员)

  作为一部史实影片,历史的厚重感和影片的角度都是很难把握的,但是陆川和他的创作团队本着还原历史真实感的原则,精心制作出了这部杰作,并且把影片的视角定格在了一位亲身经历南京大屠杀过程的日本军官身上,把那段让每个中国人都为之震惊,为之愤怒的历史全方位地展示出来。黑白两色的反差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被战争浓烟笼罩的天空灰得总像黄昏,满是瓦砾的街道上找不到人影,让人分不清是世间还是地狱……“中国不能亡!中国万岁!”这发自内心的呼喊始终回荡在每个观众的心里。

  特殊视角是双刃剑

  protross(本报观影团团员)

  《南京!南京!》以一个有人性的日本军人的视角,展示了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过去的此类电影中,这样的视角都是缺失的。影片无异于一把双刃剑,导演不仅“刺激”了观众,也激发了观众对导演的争议,包括我在内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其实角川只是一种抽象化的表达方式,战争对日本人的伤害也是他们自己无法否认的,不过站在中国人被侵略和残害的角度,情感上对这种人性的回归无法接受。但该片毕竟不是一部南京屠城国耻的仇恨录,电影的特殊视角留给我们的应该是冷静的思考——痛定且思痛,国人当自强!

  化悲痛为力量

  微步凌波(本报观影团团员)

  当中国军人高喊“中国不会亡!中国万岁!”,我的双眼被泪水模糊了!正是这种永不屈服的伟大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影片最后,可爱的小豆子幸运地活了下来,看着他开心地吹着蒲公英,我仿佛感到黑暗中透出黎明前的曙光,大地也恢复了生机,希望就在前方!导演陆川真实再现了这段屈辱的历史,我们应该把心中的悲痛变为前进的力量。

  了解到数字以外的更多

  不想长大 (本报观影团团员)

  许多人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只是笼统地停留在“30万”这个数字上,而陆川用《南京!南京!》为我们讲述了“30万”以外的真实,讲述一段我们熟知却又陌生的历史。通过电影《南京!南京!》,陆川让我们知道了当日本人攻进南京城的时候,中国士兵曾有人做过殊死的抵抗,曾有像姜老师这样的女人换不同的衣服救人最后惨死在敌人的枪下、屠杀中国人的日本人不是魔鬼,而是正常人做了不是人做的事……

  主持人总结

  突破在此一举

  对我们每个人而言,看过《南京!南京!》后感动了,震撼了,升华了……而对于中国,《南京!南京!》带给她最大的意义是什么?设置良心未泯的日本军人角川为主视角,这其实就是陆川最大的抱负所在,这也是他几次接受采访都不讳言提到的心愿——希望《南京!南京!》能够真正到日本上映,让日本和全世界,真正认同这种救赎者的状态,从而使“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同。近70年来多部“南京”题材影片都没有走出“自我控诉”的窠臼,《南京!南京!》面临着赢得国际舆论认同的最好机会。期待《南京!南京!》走进日本,走向世界!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南京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