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万亮) 《拉贝日记》将于今日上映。它与《南京!南京!》的先后上映,很自然地被拿来作比较。两部片子的支持者相互贬低,一方称“‘南京’远比‘拉贝’狭隘,电影的价值取向还出现了偏差”,另一方称“‘拉贝’在黑‘南京’”。而陆川也称《拉贝》剧本太烂,华谊老板王中磊则反击“花费一个亿重现灾难意义不大,不要为了抬高某些东西而去排挤另一些人和事”。骂战的背后,其实是双方商业利润的竞争。
策划人:相互贬低实为利润
昨日,记者就此事致电一资深策划人,他承认双方网络枪手相互攻击,达到宣传目的做法,是惯用的炒作伎俩。该人士表示,请网络枪手进行炒作其实是比较低层次的,一般通过策划团队分配下去,费用也就在五六千元左右,“这样会让两部影片存在争议,而使得观众对其好奇,更想马上去电影院看了之后做个比较”,而当对两部电影的探讨、质疑、比较成为主流声音的时候,也就达到了制片方的票房目的。他还对记者表示,炒作的方式多样,“例如比较两个电影的剧情、投资、演员、调动民族情绪方面,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炒作最终是为了利润。
网友:如此炒作让人寒心
对于这样的炒作方式,许多网友表示不能接受,两部电影的目的就是提醒国人历史不容抹杀,也不容忘记,“对于这样的商业炒作策略或许是双赢,但是在追求他们所谓利润的过程中,那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却让人寒心。希望口水之争还是就此打住。”
“拉贝”缺少“南京”的真实
本报讯(记者 薛姣) 记者昨日和部分观众在保利国际影城观看了《拉贝日记》,它有逼真的战争场面,亦有可贵的人性关怀,也不乏中国人的抵抗。但是跟《南京!南京!》相比,确实缺少了真实感。
有国民反抗场面
拉贝拯救难民这段史实观众再熟悉不过了,《拉贝日记》中这群安全区的“领导班子”全部都是国际友人。而《南京!南京!》中则花了大笔墨描写安全区中部分中国人的努力。不少观众看到这段就议论纷纷,“确实把拉贝的能力放大了,虽然安全区不是中国人建立的,但怎么能忽视中国人的力量呢。”
陆川曾抨击《拉贝日记》中没有中国人抵抗的场面,事实上“拉贝”中也描写了中国人的抵抗,张静初的弟弟看到姐姐被强奸,于是拿枪射杀了日本人。而日本人要进安全区搜索士兵,成百上千的难民则挡在前面不让进,这都是中国人的抵抗。
结尾是大团圆结局
值得一提的是,张静初扮演的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的戏份让人十分无语,她不但能够单枪匹马地拿食物送给她弟弟,还能假扮日本军人和弟弟一起给父亲送葬。
而影片则是以大团圆结局,安全区有了新的领导人,并和日军友好谈判。拉贝在难民的夹道欢送中离开,最后,原以为被炸死的妻子又出现在拉贝面前,两人紧紧相拥。看到这里,不得不赞叹,“好圆满啊。”但史实应该不会像电影一样给人这样的安慰,这一结尾与《南京!南京!》相比太戏剧化。
导演称想让观众反思:
“为何在这事件里,中国人命运会被别人左右”
昨日,《拉贝日记》制片人王中磊携导演傅瑞安·加仑伯格、主演张静初等在北京亮相亚洲首映式。因和《南京!南京!》的口水战,“拉贝”未上映就引起关注,也惹来不少质疑。之前就有人质疑“《拉贝日记》把中国人拍得太软弱,受害者只会等待被拯救?”对此导演傅瑞安称:“拍这部戏时,中国相关部门要求我们必须设置一个很强壮的中国英雄形象。我没接受,因为我们已经有张静初扮演的琅书了,她就是中国人坚强的象征。我更希望观众能反思:为何在这个事件里,中国人的命运会被别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