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梅兰芳》中的费二爷让观众认识了北京人艺“台柱子”吴刚。随后,吴刚的影视形象爆发式地呈现出来:《潜伏》中的情报处处长陆桥山、《铁人》中的王进喜、《十月围城》中的闻一多……昨天,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吴刚对自己塑造人物的能力表现得十分自信。回想小学时出演儿童电视剧《大轮船来了》时受到老师的赏识,吴刚说,“演戏是我的梦想,我实现了。”
《梅兰芳》 大腕面前不能丢份儿
新京报:很多人是通过电影《梅兰芳》知道你的,费二爷被认为是戏中最精彩的配角之一。你每一场戏在拍之前都琢磨多久?
吴刚:在拍戏之前,我已经做了很多功课,请了一个京剧老师,让他和我讲那个年代的人举手投足什么样,穿着服饰是什么样。经过一段“海聊”,我在他身上搜集了很多东西。知道什么地方可以用到角色上,让角色和我融为一体。这个做作业的过程,我做了一个月,因为《梅兰芳》大腕云集,我不能丢份儿。
新京报:《梅兰芳》上映之后,有没有给你带来很多新片约,增加片酬?
吴刚:不是这样。我很注重的是圈里人对我的认可,但我还是一如既往,该拍话剧就拍话剧,该演出就演出,没有因为《梅兰芳》的爆红而改变。只是《梅兰芳》之后,大家看到你演戏不错,就会有机会,这种机会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个平台,哪怕功夫再深,也只能关起门在家自己知道。
新京报:你挑选剧本的原则是什么?
吴刚:人物能立得住,能给演员一个极大的创作空间,故事要好看。
《潜伏》 与孙红雷演对手戏是享受
新京报:演电视剧最忌讳话剧腔,你在《潜伏》中演陆桥山却非常自然。陆桥山的笑也让人印象深刻。这是怎么做到的?
吴刚:这就是功夫好。说人话,办人事,可能就会演好戏。感谢我供职的人艺,它告诉我、培养我怎么去塑造,怎么演才是正确、鲜活的。情报处的处长是很厉害的,可能睡觉脑子都在转,虽然在戏里没有展现的机会,但是作为演员一定要把他丰富好:他在工作当中非常认真———不认真也做不到处长,但是在谈生活的时候他可能非常谦卑。我这么设计,才有观众觉得他的笑深不可测。
新京报:观众评价陆桥山聪明反被聪明误,更是死得不明不白。还有人提出当官莫学陆桥山。你怎么看?
吴刚:《潜伏》虽然是年代戏,却让现在的人产生共鸣,这就是这个戏的成功之处,这也是姜伟的功劳,把戏编得那么好,给每个演员表演的空间都留出来了。有人说这是办公室的规则,这么理解也无可厚非,天津站里这些人的勾心斗角,那个时候是这么做的,现在机关、办公室里也可能会有这些东西。观众看到这些东西,有一种反响,我觉得是好的。
新京报:孙红雷推荐你演这部戏,你和他在一起会不会切磋演技?
吴刚:红雷也非常忙,片约不断,我们在《潜伏》宣传时聊了聊,说定后面一定要合作。拍戏当中,时间太短,没有时间聊演技。但是演对手戏时是一种享受,有很多的下意识,有很多无设计的东西,就可以瞬间流露出来,这个过程是非常微妙的。
《铁人》 看完不感动不震撼就找我
新京报:听说陈宝国等好多大腕都竞争“铁人”王进喜,你怎么得到这个角色的?
吴刚:还得感谢尹力导演的坚持和对我的信任。戏都是人演的,只要你有这个功力,就能完成。
新京报:上世纪70年代反映大庆油田的电影《创业》你看过吗?你演的王进喜和那个王进喜有什么不同?
吴刚:看过,那时我还在上小学。王进喜的事件应该都是一样的,但哪个年代拍就有哪个年代的烙印。我们这个年代拍的是全景式的、真实复制当年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他们怎么来为国家拼搏,怎么为石油玩命。
新京报:听说你为王进喜减肥,具体减了多少斤?
吴刚:每天吃10来粒花生米,再吃点西红柿,再来两条黄瓜,这样坚持了三个月,我没敢去称到底减了多少。反正两腮已经塌下去了。我深刻体会到了减肥有多么痛苦。在平均零下20多度的环境下,不吃东西,还要高强度地工作。环境非常恶劣,一望无际的大草甸,空空荡荡,北风那个吹,能把人吹晕了,可想而知多么苦。现在还是吃两口就饱,胃变小了。
新京报:王进喜是特别正面的角色,会不会担心被脸谱化?
吴刚:从剧本的编排到整个创作团队的努力,都还原了王进喜这个真人,他说的所有豪言壮语都是发自内心的。大家还没有看到片子的时候,会有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但是只要走进电影院,往那一坐,一开始就会被牢牢地吸引。这是一部感动人、震撼人、征服人的电影。走出电影院就琢磨我这三点,哪一点没有做到,你就打电话找我。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刘婷婷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