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拉贝后人解读《拉贝日记》 展示安全区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30日03:21  每日新报

  《南京!南京!》《拉贝日记》两部反映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影片不约而同地涉及拉贝这个人物。历史上的拉贝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当年在南京做过哪些贡献?记者采访了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先生以及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馆长汤道銮女士。

  55岁的托马斯·拉贝是海德堡大学医学教授、德国知名的妇科专家。在过去的20年里,他通过国际医疗发展援助项目,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以改善当地的医疗条件,而他的事业与其祖父的经历密切相关。他说:“这次到北京,我带来了《拉贝日记》原件,我们家族保存这套日记已经超过50年,日记共23本,其中5本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日记不仅阐述了他自己关于南京大屠杀长达2000多页的见解、观察和评论,还记载了大量当时的新闻报道,以及一些国际委员会成员撰写的报告,人们必须记得,像拉贝那样通过勇气和刚正不阿的精神来拯救生命和创建和平是有可能的。他这样做并不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而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实施这一切。”

  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馆长汤道銮女士谈到历史上的拉贝时说:“拉贝为了在西门子厂区内建立一个供职工子女上学的幼儿园,不得不接受德国要求他加入纳粹党的命令。此后,他在20多名外国人组成的国际安全区委员会提名下担任了主席一职。1937年12月1日,选择逃离的南京市长把执行市长的角色交给拉贝,并留给他3万袋大米、1万袋面粉,拉贝等人不得不在此条件下庇护20万难民。”汤馆长特意带来由拉贝亲笔签名的安全区地图,该图范围覆盖方圆3.8公里,拉贝通过上海领事馆将地图转交日军,当时不少日本兵的背袋里都有这份地图。由此,拉贝保护了安全区内的很多建筑,包括美日大使馆、南京大学等建筑都免于被飞机轰炸的噩运。1938年1月,当其他使馆人员陆续返回南京、南京大屠杀濒临结束之际,拉贝不得不再次奉命离开,为他送行的3000名金陵女校学生给了他“活菩萨”的称号。新报北京电 记者 张钢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拉贝日记 后人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