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京”很厚重 “拉贝”很真实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30日10:42  生活新报
“南京”很厚重“拉贝”很真实
《拉贝日记》剧照

  《拉贝日记》场景和故事都很真实

  《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接连两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在4月撞车,被拿来作比较是在所难免的了。昨日,本报携手上影永华国际影城共同举行的“特别团再看《拉贝日记》”的活动圆满结束,影迷普遍反映《拉贝日记》更加真实。

  剧情 《拉贝日记》更真实

  虽然都是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但昨日参加特别团的影迷普遍反映《拉贝日记》更真实。虽然《南京!南京!》更具厚重感,但《拉贝日记》更容易让人接受,78岁的鲍老先生是参加活动年龄最大的影迷,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他说:“当时下关电厂是南京唯一的电厂,而且我还从电厂门前走过,它和《拉贝日记》中的一模一样。另外。《拉贝日记》反映的‘杀人游戏’也是真实存在的,在抗战胜利后,报纸上还刊登过那两个日本军官的恶行,最后他们作为战犯在南京被枪毙了。当时的安全区也和电影中差不多,安全区只许妇女和儿童进入。那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安全区是拉贝他们建立的,只知道是红十字会和德国人建立的。”

  人物 拉贝和伙伴更饱满

  作为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采用了不同的手法和视角来拍摄,前者是在现代中国人自强自信的基础上,以人性化的角度来拍摄,而后者基本上是以西方人的视点来看待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1937年在南京出生的孙老师表示:“看了两部电影,《南京!南京!》给我的感觉是厚重,刘烨范伟高圆圆江一燕他们就像一幅中国人受难时的立体雕塑,可以给人一种更大的震撼力。而《拉贝日记》则相对比较客观,无论是拉贝还是拉贝的伙伴们都让人觉得更加饱满。”70多岁的师先生更直截了当地表示《拉贝日记》比《南京!南京!》更好。《拉贝日记》用德国人的视点来还原历史,在国际上更有说服力,也更能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人那段悲惨的历史。”

  分歧 拉贝是怎样离开的

  《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中都有拉贝这个人物,虽然轻重不同,但拉贝在两部电影中回国时的情景却截然不同,这也成为两部电影最大的分歧。前者,拉贝未能完成安全区的工作,含恨而走,临走前甚至向安全区的难民下跪致歉。而在《拉贝日记》中,拉贝顶住了日军的压力,最终完成了安全区的历史使命,并在众多送别的人群中欣慰地离去。昨日参加特别团的80后李先生表示:“两部电影在拉贝离开的场景上表现有所不同,是两部电影的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不过我更趋向于《拉贝日记》中的结局,因为《拉贝日记》给人感觉更加真实,是一部真实反映大屠杀事件的电影,没有加入更多的个人感情色彩。”本报记者 杨尧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拉贝日记》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