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篇
傅瑞安·加仑伯格:真实还原历史
同为南京大屠杀的历史题材,《拉贝日记》和上周上映的《南京!南京!》风格都很写实,但视角并不相同。如果说《南京!南京!》要展现中国人的抗争,《拉贝日记》则更多地讲述一个前纳粹成员如何在异国他乡拯救25万平民免受日本侵略者屠杀的故事。
年仅37岁的导演傅瑞安·加仑伯格表示,或许会有观众认为片中的中国人过于无助、只能依靠外国人的救助,“但我只想最真实地还原历史,至于历史发生的原因,需要现在的每一个人去思考。”他同时也坦言,绝没想过借此片为德国人在二战中所扮演的不光彩角色开脱。
傅瑞安说,为了拍摄《拉贝日记》,他在南京呆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搜集资料、采访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和见证者,“不仅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即使在德国,拉贝也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人。虽然他在中国改变了20多万人的命运,但他不但没有获得任何勋章或奖励,回国后还受到了盖世太保的迫害,而作为纳粹成员,二战后还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因此在影片最后,与《南京!南京!》里的拉贝无奈地离开不同,傅瑞安为《拉贝日记》中的拉贝设计了上千中国人自发为他送行的场面,“人们的欢呼是对他的最大奖赏。”
与《南京!南京!》和其他一些反映南京大屠杀的作品相比,《拉贝日记》里的中国人更为无助,对自己的命运束手无措,只能依赖外国人的庇护,对于这样一个拍摄角度,傅瑞安坦言,他是想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我并不是认为中国人没有反抗精神,而是想用另外一种方式去体现中国人的这种精神,比如张静初饰演的女主角,她用照相机记录那些镜头,她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掩埋与她关系并不好的父亲的遗体,这正是另外一种方式的英雄主义的勇敢。”
主演篇
乌尔里奇·图库尔:我姥爷像拉贝
片中,乌尔里奇·图库尔饰演了一个从外形到气质都很让人信服的约翰·拉贝,并凭此获得了刚结束的德国电影奖最佳男演员奖,但出现在记者面前的乌尔里奇,外形上却与电影中的形象相差甚远。对此,乌尔里奇出人意料地说,除了要归功于化妆师的高超技巧,“其实我姥爷长得跟拉贝先生很像”。此话一出,引发现场记者大笑,因为这句话跟“我姥爷也姓毕”有异曲同工之妙。
乌尔里奇说,对于拉贝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演员在塑造时肯定会先从外形上接近,“化妆师的努力让我在片中的形象非常接近角色,让我在表演时得心应手,因为我丝毫不用担心外形,只要思考如何在气质和神情上去接近角色就行了。所以,我所得的奖项应该归功于化妆师。当然,我在外形上还是跟角色有着几分相似的,因为片中的拉贝先生(指着海报中自己的扮相)很像我1891年时的姥爷。”
拉贝之孙
为香川照之颁发“拉贝和平奖”
助阵《拉贝日记》首映
《拉贝日记》首映发布会上,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也到场助阵,他不仅带来了两本《拉贝日记》的原件,还为日本演员香川照之颁发了首届“拉贝和平奖”。
作为约翰·拉贝的孙子和约翰·拉贝交流中心的代表,托马斯·拉贝现场把首届“拉贝和平奖”颁发给了在《拉贝日记》中出演日本裕仁天皇叔叔朝香宫鸠彦亲王的日本演员香川照之。“拉贝和平奖要颁给那些有勇气改善和增进国家之间理解的人。”托马斯·拉贝说,作为一个日本演员,香川照之“以非凡的勇气接演了这部影片,承担起反思历史的责任”。不过,因为正在日本拍戏,香川照之没能来到现场领奖。
托马斯·拉贝透露,因为自己1951年才出生,而爷爷约翰·拉贝于1950年离世,因此他未能在爷爷生前见到他。“他的日记一共写了23本,我们已经保存了50多年。”但《拉贝日记》因为种种原因,直到1996年才有德文版面世。“希望这部电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认识历史。”C03a首席记者穆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