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京!南京!》陆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4日14:25  城市快报
《南京!南京!》陆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图)

陆川

《南京!南京!》陆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图)

张纯如

  每当提起电影《南京!南京!》,导演陆川都要不停地提起他的创作团队——那些80后的年轻人们,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一直给予了他最大的帮助;与此同时,对于影片的创作,陆川也经常提起张纯如、魏特琳等人的名字,出自他们手中的那些文字为这部影片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做出了贡献。而这些,对于大多数影迷来说,却是知之甚少的事情。如今,在《南京!南京!》票房大获成功的时候,也是时候记录一下他们的名字了。正如陆川所说,没有他们就没有《南京!南京!》。记者 王嵩

  幕后团队

  曹郁

  在参观了无数的博物馆之后,曹郁大胆向陆川提议用黑白色调来拍这部电影。曹郁曾在接受专访时说:“樊建川博物馆里有好多照片,相片上的人物都特别有精神气质,那是一种中国人的精神。”曹郁说。

  郝艺

  美术师郝艺耳骨、嘴唇都穿着孔,一副不折不扣的非主流打扮。在面试时他曾经声称自己是一个“资深”美术师。那时陆川还不知道,这个看上去老相的小伙子,其实才刚刚大学毕业。而他的电影经历也不过是在刚毕业时拍过一部小电影。摄影师曹郁的信任让郝艺有了冒险“造假”的勇气,于是才有了《南京!南京!》4年的经历。

  李卓卓

  《南京!南京!》的原则是还原历史,每一位群众演员都是按照南京大屠杀史料照片中的形象挑选的。为了和历史贴得最近,李卓卓每天要为2000多位群众演员化妆,配备服装。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每个角色的发型、肤色、指甲等细节化妆全部都是李卓卓精雕细琢的结晶。

  赵一穗

  孩子刚刚过“百天”,执行导演赵一穗就接到拍摄《南京!南京!》的任务。几年过去,等看到儿子的时候,孩子已经会叫爸爸了。“看见剧组里每个小孩儿,都会想起自己的儿子!”这位不称职的年轻父亲,在剧组里亲身给群众演员做示范,一遍遍倒地,一遍遍跳进水里,看得群众演员都说,“赵导演您别再跳了,我们都听懂了!”

  除了一次次给群众演员示范如何体现中枪、如何体现活埋,还扮演了片中的赵胖子。

  思想注脚

  张纯如

  出生于1968年的张纯如,在美国长大。可以说,她成长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母均是哈佛大学的博士。性格文静的张纯如从小就喜欢写作。童年的时候,她就经常听父母提到遥远的1937年。究竟哪时在南京发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成年后,张纯如开始了对那段历史的研究。1997年,张纯如用英文写出了轰动世界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让欧美读者翔实地了解了南京大屠杀。该书曾连续14周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列,至今已经再版十余次,印刷近100万册。对于这部作品,日本人多次污蔑其是“非常错误的描写”。不过,正是对于那段历史的难以释怀,也让她选择了自杀,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被发现在旧金山自杀身亡,年仅36岁。

  “在最初研究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时候,张纯如的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谈起张纯如,陆川显得非常敬佩,在他眼中张纯如是一个绝对伟大的女性,“她非常伟大,对于那段惨痛历史的了解所积累的情绪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她的伟大是一直独自一人完成整件事,一个人在承受压力。”

  魏特琳

  美国人明妮·魏特琳,中国名字叫华群,是当年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教会教育工作者。南京大屠杀期间,魏特琳是组织建立国际安全区的关键性人物。而为了保护成千上万的中国妇女和年轻姑娘免遭日军强暴,她所在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成为了专门收容妇女难民的难民所。当年,全南京城里的中国人都将她视为心目中的“活菩萨”。

  为了让外界更好地了解当时日军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魏特琳从1937年夏天开始几乎每天都坚持写日记,并每月定期将其邮寄给自己身在美国的好友,而正是这些日记,为陆川拍摄《南京!南京!》提供了宝贵的素材。“魏特琳是当年在南京为了保护中国人作出巨大贡献的外籍人士之一,她的日记带给了我很多崭新的故事,影片中小江举手站出来,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保护安全区老百姓的情节就是取材自她的日记。”陆川表示。

  陈瑞芳

  陈瑞芳女士,在日军入侵南京期间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会监。对于这个人的详细资料,能够找到的并不多,不过她当年的日记也为陆川研究那段历史提供了帮助,同时也为影片的情节提供了素材。

  “在陈瑞芳的日记中,曾经记载了我们中国的一个女孩儿怎么换了6件衣服去救助自己的同胞。”陆川透露,正是这段描写构成了电影中高圆圆那场戏的原始素材,“我们没有去编造,这段铁一般的事实构成了影片的内容,我们表现的就是这种事实。”

  樊建川

  樊建川,1957年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市,曾下过乡、当过兵、任过教,还担任过政府公务员,1990年1月官至宜宾市副市长。1993年6月,为了从事自己所钟情和喜爱多年的收藏而辞官经商,樊建川藏品重点为抗战文物。

  “我的朋友樊建川在我最初收集素材时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陆川透露,樊建川当年从很多日本老兵手中收集了他们的日记,其中有很多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内容,“从他们的日记中,我们了解了很多不知道的事情,真的有日本兵放走了中国的百姓,电影中最后的情节就是取材于这里。”陆川表示,在电影开拍前,主创团队从樊建川那儿看了4万多张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对于影片的创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南京!南京!》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