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北京时间5月22日,蔡明亮新作《脸》在戛纳电影节首映。虽然该片此前一直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但由于蔡明亮叙述方式的缓慢散裂,影片放映到一般就开始有观众由于无法忍受而陆续离场,不过,纵使有部分观众离场,但留下来的不少影迷依然表达了对影片的正面评价。
该片将是卢浮宫首部典藏的电影作品,此前一直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在放映前的一小时,媒体记者已经开始排队等候入场。不过,即使排队入场如此艰辛,在观影过程中还是有不少观众由于无法接受蔡明亮叙述方式的缓慢冗长和散裂而提前离场。新浪娱乐在现场观察到,放映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有观众由于无法忍受而提前离场,接下来也陆续有观众离开,在影片结束前,影厅的后两排的座位更已经空无一人。看来,继《天边一朵云》里近乎A片的情色镜头让欧洲观众惊了一把后,这次蔡明亮又找到“新”的方式挑战观众的反应了。
新浪娱乐在映后对观众进行了采访,虽然有不少观众提前离场,但留下来的观众对蔡明亮的这部影片还是保有想当的好感和宽容。其中有观众提出置疑影片与卢浮宫毫无关联,但更多观众认为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导致理解困难,需要多看一次帮助理解。
陈翠梅(马来西亚导演及记者):片子在两个部分发生,一个是在台北,一个是在巴黎。我比较喜欢台北那部分,他和他母亲的关系和日常生活的部分,我都比较喜欢。巴黎那部分太多是西方艺术的象征性的东西,很多古典画面的东西,看不懂,有隔膜,还没消化过来。
(你觉得卢浮宫的元素大吗?)我相信卢浮宫不会对他有约束,但他试着去对西方的古典艺术进行沟通和了解,这个过程你会看到他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放进去,例如第二次与他很喜欢的《四百击》的演员合作,还有许多我不知道名字的画作。里面有部分画面让你觉得可以在美术馆装置艺术部分里出现,例如一开始那些森林里的镜子,那些破碎的画面,本身就是一个可以在卢浮宫展出的当代艺术品。
他以前的作品有很多生活的故事,跟我们比较接近的情感,这电影有隔膜在里面,有点抓不到。
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选片人:我认为这是一部会让你迷惑的电影,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我想象着如果是个法国导演被叫去台北拍摄一部关于故宫博物院的电影,他也会遇到很多未知的文化、语言、音乐方面的冲突。我觉得这是一部关于冲突的电影,两种文化的冲突、听说方式的冲突。这也是为何影片不是线性的,不是简单的从A到B,而是关于不同的印象。我看过蔡明亮的的所有电影,我对他很熟悉。我的确认为他的新片有所改变,其中明显的一点是他在他的国家、文化和语言之外拍片,这也解释了为何此片与他其它作品如此不同。
这部片子还有一点不同是,它是卢浮宫交给他的一个任务。就好像我做的那个比较一样,如果是个法国导演要拍一部关于台北故宫的影片,他需要面对太多的差异了,他需要寻找一个位置。我想是为何此片有如此多的角度,在完全不同的文化中找到位置,例如巴黎周围的官方博物馆、性剧院等。
董铭(《新民周刊》记者):这片子非常艺术化,概念化,是表意的东西,没有很强的剧情,镜头感很好,不能说喜不喜欢,要一段时间来消化。这还是典型的蔡明亮片子,有关于情感、爱情的考虑,但表述很烦杂,人物众多,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寓意,我相信导演有自己的想法,跟我们的理解未必一样,或许要看多一次,要慢慢了解。
这部的范围更大,以前都是台北里的,家庭,人与人的关系,这里有很多不通国家的人,中西方文化,包括他对生死的思考,很复杂。不知能否用深刻形容,用烦杂更加合适。
新浪娱乐前方报道组发自戛纳 tzj/文 邹健/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