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施晨露)“他们的票房都太成功了,但是作为导演他们‘失败’了。”导演王小帅语出惊人,使得昨天下午举行的电影节第一场主题论坛迅速陷入了火热的争辩状态。
以“中国制造·中国市场需要怎样的电影”为题的该场论坛,邀请了陆川、宁浩、王小帅、魏德胜等四位导演,与北京新影联院线副总经理高军、保利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万达院线副总经理陈国伟及上海联和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等四位发行界和院线“大佬”进行思想争锋。高速增长的中国电影业也被视为将进入发展的“黄金十年”。但在电影节首场论坛上出现的创作者与业界间的激烈碰撞也证明,面对巨大的发展,国内电影人仍有不少焦虑,创作与市场间的不平衡依旧存在。
王小帅“开炮”:扛不住要去拍商业片
自称“来之前告诫自己要平心静气说话”的王小帅成为论坛上首位“发难”的嘉宾。“我特别羡慕其他几位导演的成功,但如果电影还需要保留一些艺术感、承载一些文化使命的话,我们就无法坐在这里直接谈市场、谈票房。”王小帅将扶助艺术电影比作“做善事”,并表示原本准备再与市场“扛一扛”的自己也要去拍商业片了。
以《海角七号》成为去年台湾地区最卖座导演的魏德圣也忍不住大倒“苦水”。“过去几年,我跟投资方一次次谈提案、谈项目都十分受挫。他们告诉我,他们很喜欢我的剧本,但观众不会喜欢,因为它不符合这条、那条的商业规则。为什么美的东西要用那样多的规则圈定?就算是《海角七号》成功了,他们会告诉我,这是特例。”
宁浩焦虑:我们还没有站稳市场
两位已迈入“亿元俱乐部”的青年导演宁浩、陆川无疑是王小帅口中的成功人士,但焦虑一样不少。“有些质量不怎么样的影片在目前的热闹背景下或许也能赚个好票房,但我们不能永远‘忽悠’观众。”宁浩提出,在全球看好中国电影市场的境况下,恰恰也可能是中国电影人的危机所在。“我们的市场自己还没有‘占领’好,好莱坞的大片就进来了。比起他们的竞争力,我们很大程度上还不会拍电影。”陆川则认为,无论是以精神内涵为拍摄重点的导演还是在市场上冲锋的导演,并非对立面,而应该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艺术与商业也不应人为割裂,“因为现在的观众既需要一般意义上能够满足娱乐视听需求的电影,也需要能在某个时刻触动的影片”。
发行界支招:了解、引导,做大市场
中国电影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电影?发行、院线方人士掌握着第一手的资料。陈国伟分析,目前国内观众仍以16-35岁的公司职员、白领以及学生为主,他们爱看的影片集中在动作喜剧、科幻战争等少数几个类型上。在陈国伟看来,营销对于一部影片成功与否相当关键,好的营销不仅需要了解观众需求,还需引导观众需求。
吴鹤沪则指出,大部分人看少部分影片、大部分影片只有少部分观众的局面仍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目前现状,想要引导观众,还要先“迎合”观众。“去年,中国电影可统计银幕和全年票房分别达到4000块和超过43亿元,可以预计,年票房将超过50亿元。当市场的体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各种类型的电影都将有更大的生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