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辰星摄影魏辉
本届电影节设置了主席论坛、圆桌论坛和主题论坛。中国电影人在论坛上对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信心十足,纷纷预测中国年度票房将上升至百亿水平。但也有部分导演对这种现状表示不满,认为艺术已被埋在厚厚的钞票堆下。昨天,姜文也在主席论坛上表达不满:“中国电影现在是同情资本家的人比较多。”
【主席论坛】
“导演的任务是负责质量”
昨天,姜文和《朗读者》导演史蒂芬·戴德利在主席论坛上与本届电影节主席丹尼·博伊尔展开了关于“艺术和商业的平衡”的话题。被问到“提高拍片效率”的问题时,拍摄《太阳照样升起》时严重超时超预算的姜文说:“我也想按规定拍40多天,实际上却拍了七八十天,后来就背了不好的名声。但我觉得,中国电影现在是同情资本家的人比较多。一个导演是负责质量的,希望拍出最好的电影,这才是最重要的。但现在很多东西都出现豆腐渣工程———小药治大病算最好,不花钱就能多挣钱算最好。但我总觉得还得付出一些东西,得出功夫才能出质量。”
姜文嘲讽不少国产大片只顾赚钱不顾艺术,“不出功夫也能出效果的事确实也发生了,大家就认可这种低质量也能挣钱是很好的方式。但是,电影永远不是简单的买卖。”
【圆桌论坛】
“挖掘亚洲共通的文化”
15日的圆桌论坛探讨了亚洲合拍电影的前景。印度制片人朱利安·阿尔坎特拉以《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为例:“印度的导演、印度的制片人、印度的编导以及印度演员的参与才让故事显得可信,才让影片取得今天的成功。因此所谓的合作应该是这样的:用外来的眼光将内部人的特征用新鲜的方式呈现出来,本国的经典元素绝不能丢。”
中国导演协会会长导演黄建新则提出,亚洲合拍电影必须顶住好莱坞商业片的压力,挖掘亚洲共通的文化,形成规模效应。“我们必须在亚洲范围内寻找‘最大的题材’”。他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太急功近利。
【主题论坛】
“不要被商业利益冲昏头脑”
香港导演陈嘉上指出,如果只盯着商业效果,不能拍出真正被观众喜欢和接受的电影,合拍片会在五年或十年后失去市场。他表示:“中国的导演要想一想,我们的电影真受欢迎吗?我们在不停地发展我们的市场,可老实说,我们的创作和制作并不能达到观众的要求。到现在为止,观众看合拍片还是带着很兴奋的心情掏钱去买票,但他们出来之后却不是很高兴,有时候还大骂。再这样下去,我们会把这个市场拱手送给人家。”他希望整个行业不要被商业冲昏头脑,该好好考虑如何让中国电影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