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钢琴教师》为广大中国观众所熟知的“法国文艺片女王”伊莎贝尔·于贝尔带着《冷酷祭典》、《海堤》、《幽灵河》、《情妇校长》和《禁色迷情》这五部由她主演的电影与上海观众见面。前天,于贝尔抵达上海的第一站就是大光明电影院,在她主演的《海堤》放映前与观众见面,“那天下着大雨,我从机场直接就去电影院了,见到了许多喜欢我的影迷。惊奇?应该说是有一点惊喜。我一点不惊奇上海有这么多爱电影的人。”
于贝尔说,她1992年曾来过上海,“但是这次来我完全认不出这里了,多了那么多宏伟的建筑物。”这次重访上海,她说最想去环球金融中心看看,“走走那条悬空长廊。”当然,中国的美食也是她此行最大的“收获”之一,“实在是太美味了!昨天我就大大地饱餐了一顿,估计体重增加了不少,等我回去得多多做瑜伽减下来。”谈到中国电影,于贝尔充满热情,“贾樟柯在法国很有名,我看过他的很多电影,喜欢《站台》,王小帅的《17岁的单车》也不错,还有今年去戛纳的娄烨。”当她在国际影人见面会上把王家卫、蔡明亮、侯孝贤三位导演的名字清晰地说出来后,有记者按捺不住地要听一听她对于内地导演张艺谋和陈凯歌的看法,她笑了起来说,“啊,因为他们两个太有名了,所以我反而忘记了。他们是最早让法国人了解中国的导演,法国的公众也都喜欢他们。”随后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于贝尔还透露,她正在与一位中国导演谈合作,“过去,好像没有法国女演员到中国拍过片,我希望成为第一个。”
早报:上月你在戛纳电影节上成为戛纳史上第四位女性评委会主席,压力大不大?
于贝尔:完全没有压力,为这事烦恼还挺傻的。唯一让我遗憾的是电影节那么快就结束了,要是永不结束该有多好!在戛纳电影节当评委是莫大的荣誉,可以在短时间内看到那么多好电影。当评委,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评奖,而是享受看电影的过程。
早报:所以未来你也愿意担任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
于贝尔:为什么不呢?我觉得过去好像有一个定式,吕克·贝松担任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后过了一年,他就来上海担任评委会主席。王家卫在戛纳当主席之后一年也来上海当主席。所以,按这个惯例,很快会轮到我了吧?
早报:你在银幕上塑造了那么多角色,哪个是你最喜欢的?
于贝尔:我没有一个最喜欢的角色,因为每个我都很喜欢。与夏布洛尔合作几部电影我都非常喜欢。当然,我也很喜欢《钢琴教师》,那是对我非常重要的一部电影。我与伯努瓦·雅克也合作了五部电影了,最近的一部名叫《Villa Amalia》,3月已经在法国上映了。前不久我刚刚拍完一部喜剧片,颇为难得的是,这次我演了一个特别正常而可爱的角色——你知道我过去演的都是冷酷、疯癫、内心阴暗的角色。
早报:与伊莎贝尔·阿佳妮、夏洛特·兰普林等活跃在欧洲艺术电影圈的女演员不同,你的私生活似乎特别平静。
于贝尔:是的,这取决于你怎样看待自己的生活。我一直都选择闭口不谈我的生活。每演完一部戏,我总是尽快把角色忘掉,所以角色情感和痛苦也很少影响到我。
早报:过去你在银幕上塑造了这么多角色,哪个最难演?
于贝尔:都不难。很奇怪,电影对我来说就是很容易的事情。舞台演出对我来说更难一些,因为在舞台上你要面对真实的观众,要与他们发生交流,很容易感到害怕。而出演电影则安全得多,演员被保护得很好。面对摄影机,我都是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的,表演就像呼吸一样容易。我觉得我在每个角色中展现的都是自己的一面。毕竟,“我”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无数种人格的复杂综合体。我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是我自己,而又都不是准确的我自己。
早报:听说在中国导演里,你很喜欢贾樟柯?
于贝尔:是的,我看过《站台》以及其他一些他的作品,都非常喜欢。很多中国年轻导演在欧洲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我很关注他们的作品。每一位中国年轻导演都有浓厚的个人风格,从剧本到摄影,都很不一样。
早报:未来会跟中国导演合作?
于贝尔:当然!中国是一块适合电影发展的肥沃土壤,有那么多电影院,有那么多人爱看电影,还有一批年轻导演期待交出好的作品。其实,我正在跟一位中国导演谈合作的计划,只是现在一切还停留在构想阶段。我还不能透露是跟谁合作——还有很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