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早期发哥主演的《防弹武僧》,还是去年风行全国的《功夫熊猫》,编剧都出自一起合作了20年的好朋友伊森和萨勒斯。涉足编剧圈之前,伊森是摄影师,他的太太是上海人,所以伊森绝对称得上是一个“中国通”。
关于自己
“我和萨勒斯对中国文化很早就有兴趣了。上世纪80年代,我和萨勒斯在纽约上大学,我们看了很多香港的武侠片,其中最喜欢的一部就是周润发主演、吴宇森导演的《英雄本色》。上世纪80年代的纽约唐人街,有三家中国电影院,当时上映的全部是香港电影,只要有新片出来我们就跑去看,慢慢认识了吴宇森、成龙、周润发、徐克、王家卫、李连杰。”伊森说,《功夫熊猫》的创作初衷是美国梦工厂提出的创意和要求,“他们好几年前就有这样的想法,要拍一种会功夫的动物。当时并没有任何剧情,只给我们两个关键词——功夫、熊猫。没有任何故事,没有任何人物角色,什么都没有。”
就在这四个字的基础上,伊森和萨勒斯开始了《功夫熊猫》的剧本创作,“我们想了很多动物,首先要看传统的武术打斗情节。刚开始构思时,我们就考虑最不可能成为英雄的就是熊猫,它温顺,你永远想不到熊猫能变成大侠。”
关于《功夫熊猫》
鸭子给熊猫当爹只为好玩
记者采访伊森时,他说:“我当初真没想到《功夫熊猫》会在中国这么受欢迎,我虽然了解一些中国文化,看过很多中国电影,但毕竟还是个美国人。我们在制作这部影片时,对所涉及的中国功夫抱着极大的尊重。”那为什么给片中的熊猫找了个鸭子当爹?编剧伊森笑了,他说:“很有意思,我觉得这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只是觉得好玩才这么安排的。”
《功夫熊猫》中出现的“师傅”、“麻将”、“豆腐”等中国字眼,让中国观众备感亲切,而事实上,编剧伊森对“师傅”的了解来自于看过的中国武侠电影,“麻将”他是一点儿都不会打,“我对‘麻将’和‘功夫’一点都不懂,我心里特别佩服Master师傅,他有出色的中国功夫,而且还会领悟很多深层次的东西,就像我太太说的,熊猫阿宝是美国的,Master师傅才是中国的。”
首席记者穆晨曦电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