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日前,身为金牌华语音乐制作人的小柯,在即将公映的中国首部数字3D立体歌舞电影《乐火男孩》中献出了诸多“第一次”:第一次参与电影创作、第一次在短短1个月内创作12首完整歌曲、第一次和香港导演合作、第一次为歌曲创作闭关……
这部聚集当下人气偶像的青春励志题材影片,不仅在拍摄中成功运用3D立体元素,更因其中一气呵成的12首原创歌曲,将年轻人之间的友情、亲情、爱情演绎至极。
找灵感 为《乐火男孩》奉献 多个“第一次”
“为这部《乐火男孩》做音乐监制压力太大了,好多次都想过要放弃。”这是小柯在接受采访时讲的第一句话。
相对于普通电影,国内首部数字3D立体电影《乐火男孩》承载更多:“这是国内第一部运用3D立体技术拍摄的电影,又有大容量的歌舞场景元素,为一部电影专门创作音乐,我自己还是第一次。”小柯解释说,正是看了97年那部林华全担任音乐监制的电影《香港制造》,也才有了12年之后的今天、两人间的第一次合作。
回忆起年初为电影创作音乐的阶段,小柯至今都觉得不可思议,“在3个月的时间内要制作至少12首原创歌曲,太难了。”不同于其它华语电影,只需完成片尾曲创作便可收工,在这部需要将故事发展尽力融合至歌舞表演的电影《乐火男孩》,歌曲的创作几乎成为影片本身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为了能让音乐部分更加自然的融入电影故事情节,小柯特地对自己进行了一系列“集训”:先是找林导要来了剧本,一句一句的分析台词,尽量充分掌握人物的情绪变化和台词表达,“但是这种把握到的东西都是比较抽象的东西,有的时候就只是一种感觉,再充实它让它具象起来。”小柯解释说,“当时整整闭关3周,不是在看电影剧本,就是在看一些经典的好莱坞歌舞片,寻找灵感。”
由于快乐男声们的声线、风格和唱法都不尽相同,这也为《乐火男孩》的歌舞创作再次增加了难度: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准对电影音乐的感觉,小柯更从快男们的参赛歌曲到成名后发行的个人EP全部听了个遍。对于选秀出身的快男能否在影片中完美演绎自己作品的质疑,小柯则显得信心十足,“虽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所有人的)声线音域都很有潜力,电影当中的歌曲也能够完全胜任。”
林导最初给了小柯3个月的创作时间,“(林导)从来不催我‘交作业’,反倒都是自己因为找不到灵感发愁、焦虑,甚至想过要放弃。”就连小柯自己,到现在也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打开了自己的灵感开关,一个月不到的时间,12首歌一气呵成,“我记得有天晚上就把所有的歌交给林导,还有点儿吓到他了。”小柯笑着说。
聊音乐 《乐火男孩》不输《歌舞青春》
汇集当下人气偶像,超过三分之二的歌舞场景、演绎年轻人之间友情、亲情、爱情的励志电影,像极了近四年红遍全球的好莱坞歌舞片《歌舞青春》,电影《乐火男孩》从开拍伊始便屡遭质疑,更有人扬言,中国根本做不了歌舞片。攻击、谩骂声不绝如缕,小柯的反应倒是异常平静,“文化底蕴不同,适合我们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歌舞片的真正成功在于音乐和故事完美结合,音乐其实最能体现人的情感。”小柯将歌舞片的音乐创作比作做人,“不管什么类型的曲子,都是在唱人的歌,唱人的事,只是需要不同的风格来推进剧情。”为此,小柯相应创作了不同风格的歌曲,励志、温婉、失意、颓废……为了能更准确的把握每一个演员的情感脉络,小柯老师更是深入电影拍摄“前线”,仔细琢磨了所有演员的情感,更过足了“演员瘾”:“最难的是写俞灏明和唐笑对唱的情歌,那种情窦初开的感觉,像我这已经一大把年纪的人的确很难把握,还好他们之间的戏份有些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联想到这片子,就知道往下要怎么走了。”不过,从电影里17个演员的情感状态中频频走进走出,让小柯大费心神,“一会儿要高兴一会又很难过,大喜大悲就怕心脏受不了。”
还没等聊到影片遭受的歌舞方面的质疑,小柯自己主动说起了《歌舞青春》,“它(《歌舞青春》)体现的是绝对的美国精神和美国文化,有些东西对我们可能适用,比如镜头、舞蹈、音乐和故事节奏的把握,我们可以借鉴,但其实适合我们自己的才是好的。”
“文化底蕴不同,也不能在一味追捧中迷失了自己”,小柯拿出电影《乐火男孩》的主题曲《长大了》举例,“比如中国汉语发音就有四声,所以就很有可能让大家误会,什么公主啊公猪啊,对于歌舞片来说,要让大家不看字幕就能听得懂才最重要。”简单且意味深长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正如那首《北京欢迎你》一样,“要用最传统的歌谣来征服观众。”小柯解释说。
评演员 放得开才能走更远
尽管都具备相当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所有参演电影《乐火男孩》的快男中,也只有魏晨和阿穆隆有过“触电”经历,绝大多数人都还是第一次接触大银幕。面对这群稚气未脱的“初生小牛犊”,小柯可是没少用心。
面对这部被称作“中国首部数字3D立体电影”的《乐火男孩》,十几个快男没有被吓退,反而更加用心。尽管所有人都能歌善舞,但舞台表演和电影表演毕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如何才能有歌舞片的味道,就连林导自己在拍摄第一场戏的时候也心慌不已,小柯则持续不断地向演员们灌输歌舞片表演的要领:“其实歌舞片和流行音乐没有太大的界限,可以说是以流行音乐为基础的,大家只需要在表演的时候放得开,放得更开,不受流行音乐所束缚。”
有了小柯的“真传”,演员们更加卖力。“他们都很聪明,只要他们用心去听,把握到那种感觉都做得很好。”小柯对于大家的表演更是极其认可,“他们身上那股闯劲就和影片中的角色一样,感觉就像把生活中的自己搬到荧幕上,所有演唱的部分完成的都很不错。”
谈到如何看待自己首次尝试电影音乐的创作,小柯的反应很是淡然,“我自己做出来的音乐都是我所喜欢的,肯定也还会有其他人喜欢;很少去考虑怎样做或者不怎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每一首作品都一样,有人夸就会有人骂。”
在完成了电影的所有音乐监制工作后,小柯又投入到系列音乐剧《凭什么我爱你》的二轮演出制作中,谈起自己近年来的屡屡“跨界”,小柯也有自己的比较,“真正的演员,真正的战场是在音乐剧和电影上,相比之下,制作单曲简直就是小儿科。”xinyang/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