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城春秋》反映厦门破狱斗争 当年卖80万天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4日10:18  海峡都市报

  八年抗日战争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的故事,许多中国影人都把镜头对准这段历史。回顾福建电影在全国抗战题材电影中的一席之地,是值得自豪的。

  福建电影制片厂(福影厂)在1958年建立后,拍了许多新闻纪录片,1980年投拍的第一部故事片就是一部反映抗日救亡的电影《小城春秋》。《小城春秋》是作家蒋夷牧、陈耕和导演罗泰根据厦门著名的归侨作家高云览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真实地再现了厦门抗日救亡运动背景下的一次破监劫狱事件。影片上映时,轰动全国。

  《小城春秋》这部佳作除为福影厂带来荣誉外,还取得不错经济效益。当时一般影片中影公司收购就30多万元,而《小城春秋》卖了80万元,这价格在当时的国内电影市场里可算是天价。

  重访

  人物:蒋夷牧(《小城春秋》编剧之一)

  争来的《小城春秋》

  故事片《小城春秋》能取得成功相当不易。那时北京电影制片厂也要拍这部影片,而福影厂当时连拍故事片的权利都没有。

  为拍摄权进京找杨成武

  蒋夷牧回忆,当时,福影厂恢复建制后不久,之前通常都是拍摄纪录片,大家都想拍个故事片,让福影厂有一个新的起步。

  那时,福影厂上下都抱着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念头,后经多次讨论,选择了拍《小城春秋》。为什么定为拍《小城春秋》?蒋夷牧分析出三点原因。第一,高云览的同名小说名气很大,已经有一定的读者群。其次就是小说反映的是福建地下党革命斗争的历史,非常具有贴近性,适合福影厂拍摄。第三就是小说篇幅适中,适合改编成电影剧本。不过由于太过于慎重,剧本前后5次改稿。

  由于福影厂那时还没拥有故事片拍摄权,而且北影厂也准备要拍这部戏,当时北京电影制片厂太强势,这计划眼看就泡汤了。时任福影厂厂长的吴彤没有放弃,带着蒋夷牧奔赴北京。

  “我们在北京找了许多闽籍的老同志帮忙,最后找了杨成武将军。杨成武热情接待了我们,听完家乡的电影厂要拍摄《小城春秋》,杨成武马上拿起笔,给当时的文化部部长黄镇和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汪洋写信,请他们给予支持。”蒋夷牧告诉记者,当他们第三天找到黄镇时,黄镇非常支持福影厂拍摄《小城春秋》,后来福影厂就拿到《小城春秋》拍摄权。

  贷款拍戏常感叹胶片太贵

  筹备工作已经做好,就等拍摄了,但当时设备、资金都无法跟上,甚至连摄影师都没有。为此,福建电影制片厂请来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朱永德担任摄影,把厦门籍导演罗泰也请来。

  《小城春秋》拍摄资金投入一部分由省里支持,一部分靠福建电影制片厂贷款。影片在厦门拍摄了两个多月,拍摄中,剧组高层常感叹胶片太贵。“当时演员们拍戏压力比现在大,没有多少重来的机会,就是胶片太贵,耗不起。”蒋夷牧说道。

  由于当时特殊的拍摄环境,《小城春秋》反而实现了如今大导演们梦寐以求的实景拍摄,充满了福建特色。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