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艺谋:我说自己就是个普通人 但是没人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5日14:07  金羊网-羊城晚报
张艺谋:我说自己就是个普通人但是没人理!

张艺谋

  本报记者  李丽  黄辰星  摄影  魏辉  刘伟 

  昨日张艺谋带《三枪》剧组到广州做宣传,面对广州记者,他显得很谦虚———或许广州是今年最令张艺谋没把握的一个战场。质疑很多,广州记者也是全国出名的“敢说敢问”。老张这次一一答疑。他甚至承认自己的作品有缺点,只是他自认的缺点是啥,他“狡猾”地不肯说。

  电影像小品?

  “50个小品就是一部电影”

  羊城晚报:有观众觉得这片子太像小品,跟你以前拍的东西太不一样。

  张艺谋:什么是高,什么是低?相声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也是“下九流”。艺术不分高下。传统文化认为,小品演员不登电影之堂。但我告诉你,学电影表演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的全是小品练习,要学四年,最后毕业才全班演一个大戏。电影就是50个小品构成的,有的严肃,有的闹腾,把这些不同的部分理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行内人都知道,一部电影里的重场戏大概三四分钟,导演会隆重地拍,就是单元化处理,跟小品一样。全国那么多人演小品,大家都看春晚,我觉得那就说明小品演员是好演员。很多影视演员,在屏幕上混个脸熟,未必能拿下一个好小品。如果不分高下也不先入为主,你看《三枪》就算笑得再少,总还是会笑几次吧,这已经达到目的了。

  羊城晚报:很多人喜欢小沈阳,但也有很多人不喜欢他,不理解你为什么要用他。

  张艺谋:当时我打算拍一个贺岁片,所以老板提出用今年的流行元素,就是小沈阳。现在的年轻人很多元化,对小沈阳有争议也很正常。我倒是觉得他才二十来岁,还很年轻,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好是健康引导,不要捧杀,也不要棒杀。如果说,他不是小沈阳,而是一个北电或者中戏的学生,第一次演电影就演到这个程度,你不觉得他是个很好的苗子吗?就电影来论,表演有特色是很难的。

  改编有创新?

  “观众笑了叫了就是知音”

  羊城晚报:《三枪》里对饱和色的运用,跟你以前的创作太像了。

  张艺谋:色彩的浓郁是我一贯的个人爱好,除了一些电影中特别需要一些清淡的、冷的、无色的风格,否则我一定选择浓郁的色彩,纯属个人爱好。

  羊城晚报:你觉得《三枪》跟你以前的作品比,最大的创新在哪儿?

  张艺谋:最大的创新,这是一个大词儿。不过,我自己喜欢的就是前半部分的喜闹和后半部分的悬疑结合在一起,很少有作品同时表现这两种风格。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放在一起,还要讲好一个故事,这是个挑战,我自己很喜欢这个挑战。 

  羊城晚报:那你觉得自己挑战成功了吗?

  张艺谋:挑战成功不成功,在自己心里,不在别人嘴里。我一向这样。如果在别人嘴里验证自己,十几年前我就糊涂了。因为中国电影众说纷纭,从来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很多人还觉得票房越高越庸俗呢,反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发点,每个人都要坚持自己的说法,太乱。反正我自己心里很清楚,做到什么,没做到什么。全世界没有一个伟大的导演敢说自己的作品完美。对我来说,把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风格放在一起做,而且是第一次,结果我看到观众笑了,也看到他们被吓得叫了,就很开心,觉得有知音了。

  羊城晚报:你觉得自己没做到的是什么?

  张艺谋:我现在不想说,否则回头又被大家说我心虚。我先不说,先不进这个“套”。回头我自己总结。(笑)

  流行语太旧?

  “古装片是挺难摆平的事”

  羊城晚报:片中出现了不少今年的流行元素,有一些已经在春晚上亮相过了,你进行二次呈现,不怕会没笑点吗?

  张艺谋:“这个真没有”,“这个可以有”,都是演员的即兴发挥,我觉得不错就用了。什么是新,什么是旧,原本也没什么标准。我们也没刻意营造什么流行,就是跟演员约定,自由一点,语言也不要限定,放开来演。

  羊城晚报:冯小刚的贺岁片,每次都能创造一些新的流行语。你怎么不这么做?

  张艺谋:确实没有特别想去这样做,不过,你怎么能知道“太刺激了”这种话就不能流行呢?在上海,演员刚一上台,底下就有人喊:“太刺激了!”但是,创造一句流行语不是我的目标,也不是一部正常的电影要刻意营造的,如果有了,只能算是个额外的惊喜。关于语言,还真有个有趣的现象。我发现在中国拍古装片,导演都很困惑。譬如从我的《英雄》吴宇森《赤壁》,那种半文半白的台词都没讨着观众的好。反倒随便点,就用像电视剧那样的生活语言,反倒没人说什么。所以我就不费劲了,有时候编剧冥思苦想写的,观众还不买账,媒体还挑刺。古装片是个挺难摆平的事儿。

  羊城晚报:你觉得观众笑或者不笑,就是评价这部片子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

  张艺谋:如果是喜闹剧,笑声起码是个重要标准。喜完了之后,如果还要深深的思考,深深的悲哀,那是喜剧的至高境界,我不敢奢求。喜剧比较容易判断,笑声能听到。悲剧难判定,因为哭泣没声音。正剧最难判断,四百人看完站起来不说话。在国外,导演一上台,台下拼命鼓掌,都是礼貌,也不好判断———下面的人,你真的喜欢吗?反正这片子就是拍给普通观众看的。全是大知识分子来看,那也不好办。

  剧情不合理?

  “这是导演讲故事的节奏”

  羊城晚报:有个剧情方面的问题。杀手为什么不等王麻子打开保险箱的那一瞬间杀他?还有,最后杀老板娘和李四的时候,完全可以拿着刀冲进去杀了,为什么还在窗外面射一顿箭,那么费劲?

  张艺谋:这就是讲故事的节奏。问任何一个导演,你为什么不开门就扔炸弹,还要打功夫打半天?大家都会这么说,这就是讲故事。其实也可以解释。杀手最初在选择一个合适的开枪时机,他没想到在自己弄旱烟袋的时候,麻子会把保险柜给锁上了。如果没锁,就一干二净,也没后面的故事了。杀手这个人物其实很缜密,他做的事全都成立。我最初就跟孙红雷说,这个人这么专业,这么周密,怎么能在巡逻队里甘于被傻乎乎的队长骂?他肯定不是凡人,没准是哪个逃亡的江洋大盗,是个通缉犯。他不会杀了人就算,他一定要嫁祸于人,永远要全身而退。最后那场戏,我也跟孙红雷讨论过,我们就觉得这么一个独特性格的人,非得这样隔窗射死你,而且他还要再制造第三个现场,让凶案跟自己没关系。至于怎么制造的,咱就不知道了,因为他死了。

  羊城晚报:还有一个问题,很多观众看不懂,杀手去麻子那里交差,其实他没杀人,那他手里两人的肚兜是从哪里弄来的?

  张艺谋:其实我们曾经拍过找肚兜的镜头。杀手经常来后院,偷两件竹竿上的衣服,根本不是难事儿。拍了,但最后还是没交代,因为放出来就没意外了,不好看了。孙红雷还问我,那上面的血迹这么恶心,涂的是什么?我说,鸡血,狗血,随便你想。

  羊城晚报:这片子其实对《血迷宫》改编得不大,那重拍的意义在哪里?

  张艺谋:我很喜欢科恩兄弟。很多细节我专门留下来,特别是那些我记得住的,是为了向他们致敬。不是不可以改,但我喜欢。就像假如有人重拍《卧虎藏龙》,可能就会保留竹林那段戏。《无间道》好莱坞版,也没怎么改啊。但电影的一些基本意思我改了,比如我们想强调一种命运的荒诞和人的无力感,所以加强了误会部分。《血迷宫》中的误会只是一处,跟伙计之类的都没关系,但《三枪》里六个演员团团转,每个人都犯错误,这算是对原著的一个发展和延伸。

  舆论有争议?

  “我超越不了自己的经典”

  羊城晚报:听到一些争议了吧。

  张艺谋:这都习惯了。好多年了,都这样,也不是现在。

  羊城晚报:张伟平说,电影圈的很多人对他跟你就是五个字———羡慕、嫉妒、恨。有些导演确实也对《三枪》放炮了。

  张艺谋:都是同行嘛,我还是坚持我一贯的做人原则吧,我从来不对同行发表任何意见。你看我这么多年,对别人的作品都没有说三道四。我反倒成了大家的一个目标,说什么的都有。

  羊城晚报:很多人对你的期待很高。台湾有位观众就跟我说过,特别怀念你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那个时期的创作。

  张艺谋:我底下两部就都是文艺片———《山楂树之恋》和《金陵十三钗》。我不喜欢用一个模式塑造自己。我很感谢大家对我的期待,但我也知道自己愿意尝试各种类型。关于《三枪》,我在筹备期间就开宗明义地声明我要拍个贺岁片,声明我就是个普通人,但没人理啊。好像我就必须拍伟大而非凡的、任重而道远的、可以传世的作品。说心里话,谁都想那样,老了之后看自己的作品,部部都是经典。我忘记哪个导演了,一辈子拍了九部电影,每部都很棒。可已经有人做到了,不缺我一个。我就是平常心,两条腿走路,比如接下来拍文艺片,我就用文艺片的路子拍好。但是不是能达到大家心目中对我经典电影的记忆?我也不知道。因为记忆是一种有生命的东西,带着时间的烙印。就像《东方红》,现在也没被超越。当然不是现在的音乐比不上以前,而是记忆惹的祸。我尽量拍好电影,不同类型的,但一个导演很难超越记忆的经典。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