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天上见》将于“清明节档”4月2日登陆全国各大影院。该片是蒋雯丽演而优则导的作品,已在第14届韩国釜山电影节、首届澳门电影节上获得多个奖项。昨天,蒋雯丽专程来宁,在新街口国际影城为电影做宣传。她说,这部电影是她的首部、也会是最后一部执导的电影。
初衷:寻找一处精神家园
《我们天上见》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孩和一位老人之间,其中绝大多数情节和细节来源于蒋雯丽的童年记忆。谈到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她说,我一直想把我跟姥爷的感情拍出来。“上世纪70年代在我的回忆中,就是姥爷种的满院的花,还有温暖的家,那是一个快乐的年代,虽然物质贫乏。相反如今物质丰富了,但人们却未必感到快乐。现在,银幕上都是《阿凡达》、《爱丽丝》这样的电影,似乎只有去找外星球生物、探索神秘未知世界才能让人兴奋。其实,我们应该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重新寻找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蒋雯丽说,自己有一阵生活非常奔波,都不知道在忙些什么。“2004年,我终于给自己放了个长假,一心在写这个剧本。写完后整个人沉静下来,我想,也许拥有了太多反而不快乐。”
感受:当导演实在太累
既是名导、又是老公的顾长卫,在这部电影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蒋雯丽介绍说,一开始还真找他来担任摄影,但被他一口拒绝了。他说,如果由他担当摄影,最后别人会认为这是顾长卫的电影。现在想想,他说的很对。后来在整个电影拍摄过程中,顾长卫只看过一次剧本、探过一次班。但蒋雯丽还是觉得很欣慰:“他为这部影片做的最大贡献,就是帮我在家带孩子。这是我第一次当导演,也是我第一次拍电影没将孩子带在身边。”
蒋雯丽首次当导演的感受是:做个演员太幸福了!“当导演要不停地和各方面沟通。前期要和投资方沟通自己的拍摄意图,拍摄时要和合作伙伴沟通自己的艺术构思,拍完了还要到处去和媒体沟通,要让观众了解我拍的这部电影。”
回顾这段拍摄经历,蒋雯丽说,“今后不会再导电影了,因为太累了,这部电影是个特例。”
骄傲:儿子喜欢这部电影
为了自己一直想拍的影片,蒋雯丽先后写了几十稿剧本,用过《我和姥爷》、《草》、《初潮》等名字,最后还是定名为《我们天上见》。蒋雯丽说,我觉得这个名字最贴切,因为它最能体现我们这代人对长辈的怀念和爱。很多时候,我们的爱是向下的,爱孩子,希望这部电影能让观众心里涌起向上的爱,同样多地爱我们的长辈。蒋雯丽告诉记者,她儿子今年8岁,非常喜欢这部影片,“他曾经和我一起去给太姥爷上坟,看完了电影,他对我说:‘妈妈,我知道为什么你给太姥爷上坟时会哭了’,我知道儿子看懂了。”
本报记者 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