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访《额吉》导演宁才:用电影传承民族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9日07:26  新浪娱乐
专访《额吉》导演宁才:用电影传承民族文化

《额吉》导演宁才

  新浪娱乐讯 有时候,提起一个地方便会联想到一个名字,如虎门之林则徐、绍兴之鲁迅、余姚之余秋雨……而提及内蒙古,很多人都会想到宁才这个名字。出生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一个普通牧民家庭的宁才,草原给他留下了太多的痕迹:外表的粗犷、性格的豪放、天性的乐观,甚至连所钟爱的影视剧题材,都与草原有着太多的关联。宁才说,他喜欢草原,也喜欢草原人的质朴、真诚和坦荡。在这种环境下,创作起来会有灵感,会有激情。因此,他毕生的精力将应用于草原文化的传承。

  曾经是戏剧舞台璀璨新星

  宁才出生于科尔沁草原深处一个叫白音塔拉的蒙古族村落。小时候,宁才还不知道什么是艺术的时候,最常接触的就是草原上的说书艺人,看着他们提着一把四胡走村串户,边拉边唱,用那特有的韵律,抑扬顿挫地讲述民族历史和民族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这,也许就是宁才最初接受的艺术方面的启蒙教育。

  16岁那年,正在白音呼硕镇读高中的宁才,因一次“陪考”无意间跨进了艺术的大门,成为科右中旗乌兰牧骑的一名演员。在第一次看到话剧时,宁才被话剧表演艺术所感染、所震撼,他找到哲盟话剧团团长萨仁高娃,毛遂自荐要到话剧团当演员。萨仁高娃被宁才的执着、真诚所打动,便积极推荐他报考上海戏剧学院。次年,宁才如愿以偿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话剧表演专业,1986年,毕业汇报演出是根据张承志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黑骏马》,宁才无可争议地担纲主演,这是一部在表现形式上进行多方面探索的话剧,在上海和北京都曾引起不小的轰动,后被列入《中国话剧年鉴》。

  毕业后,心怀草原的宁才没有眷恋大上海,而是回到了朝思暮想的草原,始终在寻找理想的角色,以报效草原上的父老乡亲。1991年,内蒙古话剧团邀请宁才在话剧《旗长,你好》中出演旗长。宁才是从牧区走出来的演员,对牧区、对牧民怀有深厚而又纯朴的感情,通过旗长这一角色,他把这种感情淋漓尽致地挥洒出来。因成功饰演旗长这一角色,宁才把第二届话剧金狮奖、第三届文华奖、第九届戏剧梅花奖尽收囊中,成为戏剧舞台上一颗璀璨新星。

  不满现状步入导演行列

  宁才拥有浓黑的剑眉、深陷的眼睛和茂盛的络腮胡子,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他演遍了草原上的英雄、骑士、枪手,但这些形象没有过多的内心活动,几乎没有一个人物能立得住。善于思考的宁才不满足于现状,想要通过继续深造改变自己的轨迹,在尝试执导《耶达山的雪》和《旗长你好》两部电视剧后,宁才又于1999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他要用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手法、自己的创作去诠释他所挚爱的草原和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宁才说:“经历了歌唱、舞蹈、话剧、电视剧、电影这些行当之后,从和专业文化艺术的角度来讲,更喜欢作导演,能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方式是其次的。”

  2001年,宁才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筹拍自己执导的第一部作品、电视连续剧《静静的艾敏河》。因为《静静的艾敏河》中合作默契,宁才和娜仁花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此后这对草原伉俪又相继合作了《天上草原》、《困马》等和草原有关的影视作品。其中,《天上草原》还为宁才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的殊荣。

  为什么宁才所执导的作品都是以草原文化为题材?宁才说,“我的阵地是草原,因为我对她非常熟悉,所以更懂得如何去把握她。”宁才说,作为导演,首先要懂得自己拍的内容,必须用心灵去思考所拍摄的内容,必须感动自己,用心去感动;必须动情,心灵敏锐。只有让自己感慨起来,你才会想得更多。“很多导演不愿意拍摄草原题材的作品,因为他害怕失败。对我来说,草原题材正是我驾轻就熟的文化,我们对于传承草原文化是有使命、有责任的,外面多么热闹,还得坚守。或者我走出去,会活得比现在更好,坚守在这儿,当然会寂寞一些,但是是应该的。”

  为传承民族文化而接任厂长重担

  对于宁才来说,有一位伯乐是终身难忘的,那就是已逝的著名导演塞夫。不管在创作还是在职场,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前厂长塞夫对他都有提携之情。当塞夫厂长病重之时,他把宁才叫到身边,想将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托付给他,并征求宁才的意见。宁才说,“当还是不当?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于是我跟他说让我考虑几天,之后再跟他汇报。至于最后选择当这个厂长,还是和当导演的想法一致,可以通过这个渠道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贡献想要贡献的。”最简单直白的想法,就是拍摄本民族题材的影片,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观众为之接受。

  新官上任,宁才没想到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是那么难以打理的单位,首当其冲面临的就是资金短缺,由此带来了一系列连锁的负面反应。“我们过去是财政部拨款的单位,300多位职工的生存是我们的核心,而其中有很多老同志,他们不能在影视生产中占主导地位,我们还要承担他们的五险一金,如此沉重的压力下,我们几乎没有从事影视生产的资金。”

  随着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的改制,内蒙古财政部为制片厂分担了一部分后顾之忧,但是安心从事影视生产的宁才又遇到了另一个难题,“我们自己也能看到,我们的民族电影太传统,主题还是那么简单,就是停留在好人还是坏人身上,叙述起来也没有自己的颜色,真正反应牧民生活的影片很少,不能承载本民族文化。”宁才表示,尽管有很大的难度,但是作为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厂长,他要为民族电影去努力,他相信民族电影和中国电影一样,会在经历了渐变的过程后逐渐成熟。

  宁才分析说,民族电影和内地电影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异,“我们的题材到内地来了有文化的隔阂,如同《额吉》,80后的年轻人或许还不知道她代表的就是草原上的母亲的含义,所以民族电影走入市场相对更困难。”他举例说,如同奶茶在内地就不能保持原来的咸味,而是要放糖,这样一来就不是原来的奶茶了,到底是要保持原汁原味还是变异,如同民族电影是要坚持民族特色还是寻找中间题材一样,是宁才在内的内蒙古影人需要考虑的问题。宁才认为,还是应该坚持咸奶茶路线,虽然卖的时候可能艰难些,同时也可以研发结合体的东西,既不是奶茶也不是豆浆,但是要有市场因素,“我希望有些原汁原味的东西保存着,让我们的后代记住,以免我们的民族文化断档。所以在新片《额吉》中,我考虑到缩小民族文化差异的问题,用蒙语拍摄对白,但是用汉语讲述旁白。”

  为本民族培养影视新人

  在电影《额吉》中,宁才启用了几名新演员,除了扮演男主角锡林夫的演员是真正的牧民外,另外两位女主角是在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读大一的蒙族班学生,而这也是他发展内蒙古电影计划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内蒙古文化工作者,宁才称民族电影必须存在,但作为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的厂长,他还有振兴的责任,培养本民族影视人才就是他正在逐步实施的计划。

  “自治区党委对这个问题也很重视,我区已经输送近80名学生到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院校,学习表演、编剧、作曲、指挥、导演、摄影、美术、录音、动漫等。这些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大都来自于牧区基层,对草原生活非常熟悉,对原生态文化也很了解,这都是他们的财富。”宁才说,培养这些人才,并不是想要蛮横地将之留在内蒙古这片大草原上,甚至鼓励他们到好莱坞发展,如果能去好莱坞发展,内蒙古电影制片厂还将给他们发放奖金,“我们少数民族的艺术要发展,必须要有我们自己的人才。我希望等到我们拍摄民族题材时,有可用的人才,现在我拍片子,最怕的是摄影、录音师不懂蒙语,因此不能很好的把握民族文化。”

  做这个专访的时候,正好是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改制为内蒙古影视集团之际,宁才说暂时还不知道自己在集团内的职务,但是刚刚接到电话厂长一职还是由他继续担任。谈及今后的打算,宁才希望能继续拍摄更多的草原题材和反映蒙古族文化的电影,因为这是一个草原孩子责无旁贷的责任。(易东方/文)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