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娱乐讯 6月14日上午,上海电影节电影论坛第二场“华语电影,青年制造”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来自两岸三地的电影导演和制片人在论坛分享了对电影投资和青年导演培育的看法。从江志强、戴立忍、李烈等的发言可以看到,相比较刚发展起来的内地电影产业的市场化偏向,他们似乎更强调从不同角度对待电影,建议投资人和导演各取所需,并鼓励电影人要敢于面对内心真正的热情。
投资人和导演要各取所需
内地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电影投资方向和新导演的培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由于当天出席论坛的内地代表均是来自电影公司的老总,他们对于如何站在影视创作企业角度建立与青年导演的对接阐述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有认为青年导演值得扶持的,也有认为青年导演不靠谱的,但归根结底,对于几位内地制片人来说,“如何拍出令老百姓自愿掏钱进电影院观看的电影”依然是让他们非常头痛的问题。
对此,戴立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无论是制片人、导演还是观众,最重要还是先要弄明白“电影对自己来说是什么”,“每个投资人都有不同的考量和判断,无论投资人、导演、观众可能都有自己对于电影的看法,所以你先要弄明白电影是什么。”也就是说,想要拍摄个人化电影的导演大可不必硬挤到电影工业这条道路,毕竟数码时代为个人表达提供了无数可能;而想要赚钱的投资人也应该好好衡量选择怎样的导演和题材,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拍摄自己真心喜爱的电影
安乐公司老板江志强无论在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的投资上都有不少成功案例,而他更是非常少有的敢于投拍不同类型电影的投资人,当主持人何平让他分享一下经验时,他坦言自己从没想过每部电影都赚钱,“我做了30多年的发行,所以我会运用发行的经验去判断一部电影的预算。但我从没想过每部电影都赚钱,这样想的话,会很累。电影世界里总有些东西是要赔的,我也拍过很多赔钱的电影,而那些电影也是放了很多人的感情的。但我拍电影是用自己的钱,不用向别人交待。”
而李烈则认为拍电影一点要有热情,“可能因为我以前是当演员的,每一次出演角色都要掏心挖肺。做制片人也是,如果你不是真的热爱那部电影,不可能为它掏心挖肺的。”覃覃/文 孙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