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传奇》票房不佳,还有更多纪录片没能在院线上映——
贾樟柯导演的纪录电影《海上传奇》近日杀入暑期档,被业内人士看作是中国纪录片市场回暖的信号,但除了在拍摄地上海吸引不少观众外,该片整体票房表现并不佳。据了解,每年都有多部国产纪录电影根本没能在影院上映。显然,国内纪录电影依然处在艰难状态,说市场回暖为时尚早。
能进院线放映的寥寥无几
7月2日,《海上传奇》上映,除了在上海市场表现不错外,在其他城市都未能热起来。在宁波、长沙等地,该片首周末的票房不到5000元。南京的情形大抵如此,不少影城上映第二天就撤掉了该片。“第一场就3个人看,连电费都收不回来,暑期档电影多,只能撤掉它了。”一家影城经理说。截至今日,南京仅剩一家影城还在上映该片,每天上午一场,票价仅为10元,但该影城经理告诉记者:“看的人不多,也计划撤片了。”
《海上传奇》票房不佳并非个例。近年来,每年国内纪录电影能进院线播放的屈指可数,几乎没有盈利。去年国产纪录电影总数为19部,进入院线放映的只有4部。上一部进入院线的,是去年11月张同道导演的教育纪录片《小人国》,全国仅有50多家影院上映,不少影院只放了一天就撤了。而几年前拍摄的《茶马古道》《大明宫》《圆明园》至今还未赚钱。
国内的导演们也认为拍纪录电影是“最不赚钱”的活儿,反映汶川大地震的纪录电影《1428》导演杜海滨曾表示:“拍了10年的纪录片,没赚到一分钱。”而贾樟柯也曾坦言:“国内的纪录片比文艺片的生存状况更难。”
观众坦言国产纪录片不好看
纪录电影不叫座原因何在?不少观众坦言:国产纪录电影不好看。
《海上传奇》中,18位名人讲述了上海近百年的沧桑变幻,该片会集了陈丹青、侯孝贤等文化名人,也有杜美如(杜月笙之女)、费明仪(费穆之女)和张心漪(曾国藩之曾外孙女)等上海名人之后,压轴出场的是时下热点人物韩寒。整部电影延续了贾樟柯一贯的风格,艺术性达到了,但节奏缓慢,沉闷隐晦。事实上,目前国内不少纪录片偏向于文艺情结和导演的自我审美,很难吸引大众。而另一类纪录电影,如《圆明园》《大明宫》《布达拉宫》等,尽管风格华丽,场景宏大,但难脱宣传片的影子,叙事明显不足,难怪观众觉得不好看了。
记者采访中发现,能吸引观众的欧美纪录电影大多讲述了一个独特的故事,而且将故事讲得非常精彩。如2007年上映的法国《帝企鹅日记》在国内就取得了超过200万元票房,该片拟人化的方式讲述了帝企鹅的迁徙过程,故事生动细腻,音乐也十分出彩。而去年拍摄的描述日本捕杀鲸鱼的美国纪录片《海豚湾》虽没引进,却吸引不少国内观众在网上追看。该片今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把营救海豚拍得像007,高潮迭起,非常刺激好看。”一位影迷表示。
纪录片更要会讲故事
“纪录片的‘故事化’和故事片的‘纪录化’其实是当今电影发展进程中的两股潮流。”白玉兰国际纪录片影展主席应启明分析道,“让中国的纪录片善于‘讲故事’,这不仅仅是一种拍摄手法,更是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些国内纪录电影导演也意识到创作理念的改变,“纪录片不是新闻片或者秘密途径流通的地下电影,如今电影纪录片的发展完全超乎了想象。纪录片也要有观影的快感,也要唤起观众的好奇心。”纪录电影导演杜海滨如是表示。
而电视纪录片《故宫》的导演周兵,在拍摄电影纪录片《外滩》时表示:“这部纪录片要开口讲故事,节奏要快。”此前他在拍摄电视纪录片《敦煌》时就引入讲故事的手法,结果大获好评。
华夏电影发行集团总经理刘树森则认为,纪录片同样需要进行市场运作,“纪录电影追求真实的特性使之缺少炒作的优势。越是这样,越需要包装营销来引起关注。” 本报记者 罗薇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