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地震》作者张翎:小说描写痛 电影讲述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6日12:44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徐颖

  电影《唐山大地震》原著《余震》的作者张翎,在首映礼上看完影片之后,不仅被深深打动,还特别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张翎告诉记者:“《余震》出来,有好几位国内一流的导演和我联系,表示对改编电影有兴趣,但我最终选择了冯小刚,因为在我看来,他是中国极少数几个对文字和画面都把握得相当准确的导演之一。从最终的成品来看,当初选择是正确的。”

  张翎是位旅居加拿大的华人女作家,从未到过唐山,也并未亲身经历过地震。为什么她会写下这样一部小说呢?张翎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那是四年前7月末的一天,她在首都机场等候飞往多伦多的班机。“班机因大雨推迟,等待中,我去了机场的一家书店,一眼就看见了摆在高处的一本关于唐山大地震纪实类的书,这才猛然想起那天正是唐山地震30周年的纪念日。”回到加拿大后,她仅用了五、六个星期的时间,就完成了小说的创作。“那天在机场,一些往事直直地杵到了我眼前。我被击中了,感觉到了痛,痛通常是我写作灵感萌动的预兆。 ”而正是这篇《余震》,让冯小刚看完后欲罢不能,他有非常强烈的冲动,想把它搬上银幕,因为他在饭桌上给朋友们讲这个故事,每一次都能把听故事的人讲哭了。

  谈起原著与电影的区别,张翎表示,电影剧本对小说的改动还是比较大的。她的小说强调的是一个“痛”字,但在电影里,疼痛被温暖所取代。“小说和电影都涉及了创痛和治愈,只是小说完成在汶川地震之前,而电影拍摄在汶川地震之后。小说结尾处写到了接受专业心理辅导之后的小灯,开始有了‘推开心灵之窗’的可能性。电影把这个可能性拓展成现实,把小说的留白处充实了,而实现这个现实的契机,是汶川大地震。”另外,小说以女儿小灯为主线,而电影则变成母亲、女儿、儿子三条线索并行,尤其加重了母亲的戏分。对于这样的变化,张翎表示认同。《余震》被业内认为是“至今写地震写得最好的小说”,曾获得国内各种奖项,此次上市的中篇小说集《余震》还将《向北方》、《空巢》收入其中,均为张翎的代表作。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