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地震》公映在即 揭秘你不可不知的幕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1日14:38  北国网-辽沈晚报

  当你为被喻为“史上最强大催泪弹”的故事感动得哭红双眼时,当你感受剧组与IMAX合作打造的超强特效时,你不可不知道的还有台前幕后付出的那些笑与泪,以及隐藏在大银幕后的那些趣事和囧事。看完影片台前幕后的那些事,相信你对这部片的了解在感动之外又会多了很多……

  缘起篇

  拍摄计划酝酿多年,一度被搁置

  原名《余震》的《唐山大地震》是国家广电总局酝酿多年的项目,而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前,冯小刚就有了拍摄计划,原因在于“这个故事很感人,我和十拨朋友讲过这个故事,每一次都能把所有的人讲哭了。 ”

  回忆起影片酝酿之初的情况,冯小刚说:“很多年前我看过作家张翎写的一部小说,小说的名字叫《余震》,看完以后我产生了非常强烈的一个冲动,想把它搬上银幕。但是制作这样一部电影,它需要巨资的投入,钱少了拍不了,所以当时没敢碰这个题材,但这个小说深埋在我心里头。2007年秋天,唐山想拍一部纪念唐山大地震的影片,为这个事找到我。这样这部小说在我心里又复活了。然后我向唐山推荐了这部小说,得到了他们的响应,他们也觉得这部小说非常好,就促成了这件事。所以我很幸运发现了张翎的小说,同时也很幸运我们有唐山提供雄厚的资金。 ”

  虽然是酝酿好些年的片子,但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华谊兄弟一度计划暂停这个项目,避免跟风嫌疑。不过,冯小刚认为现在还是需要这样一部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作品,多方商讨后,终于才坚持了下来。

  张翎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余震》的创作缘由。2006年7月29日,张翎在北京机场等候从北京到多伦多的飞机。在书店里,她发现书架上摆满了唐山大地震的书,其中有一本叫《唐山大地震亲历记》,写的是很多人对那一天的记忆,那时候刚好是唐山大地震的30周年纪念日,里面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她,那些关于孩子的记忆刺痛了她。地震不管多么惨烈,只要给予一定的时间,房子是可以重盖的,家园可以重建的,但是孩子们被突兀地剥夺了的童年以及心灵的重创是不是也能像地貌一样很快修复?也就是从这个角度,张翎创作了《余震》这部小说。《余震》其实不是在探讨地震,地震在小说里只是一个背景,地震衍生了一个母亲的残酷选择,和一对姐弟之后的命运,真正想要说的话是关于心灵的余震。《余震》创作于2006年,在那个时候心理干预还是相当超前的话题,对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理念。

  特效篇冯小刚为影片挑选最贵特效

  对于影片特效,冯小刚坦言是当导演以来的最大挑战,“拍《集结号》的时候,脑子里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东西,但拍‘大地震’,之前设想了很多,结果拍的时候,这个需要钱,那个也需要钱,老觉得钱不够,头疼! ”但最后,冯导还是挑选了最贵的特效,他请了新西兰的威塔工作室(曾给《指环王》做特效),又请了韩国的团队做地裂的效果。“他们跟我讲,特效分两种,一种是《2012》那样的,一看就能看出特效来,另一种像《拯救大兵瑞恩》,是观众看不出来的。我就说那我要后面那种,结果人家说这种的贵,震前搭一条街2000万元,地震特效3000万元,再加上道具,这一部分已占到总预算的三分之二了。 ”

  道具篇剧组网上征集“四大件”

  为真实还原30多年前的社会风貌,2009年3月,冯小刚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出道具“紧急动员令”,不久后剧组更在网上建成“《唐山大地震》道具在线征集”网站,面向全国征集“旧物”。“征集令”中包括“飞鸽”、“永久”牌自行车200辆,日立牌电视机、双卡录音机两台,老式的BP机、手机、Walkman、旧式衣服,“老上海”、“红旗”、“伏尔加”牌的轿车,还有那个年代的公共汽车、洒水车、消防车、起重机、拖拉机、摩托车等,甚至包括直升机和运输机,更有趣的是,所需物品中还包括“第一代变形金刚”。

  “动员令”发出后短短几天,就有很多热心人打电话给剧组,表示要把家中闲置的“旧物”捐给冯小刚。不少家庭表示,剧组可以直接去家里挑,“看中了就直接拿”。这让原本对于征集那个年代特殊记忆的旧物不抱什么希望的冯导心花怒放,“本来还发愁道具量太大做不过来,现在最好的道具全来了,感谢无偿捐给我们的所有编外人士! ”

  为感谢及奖励已捐赠者、鼓励潜在捐赠者,冯小刚亲自设计了上世纪70年代风格的荣誉证书,颁发给被录用道具的捐赠者。

  花絮篇

  拍摄两大难:“雨水”和“外国顾问”

  冯小刚拍的是灾难片,但在影片拍摄过程中,让他哭笑不得就是“天灾”和“人祸”。

  拍摄期间经常下雨,剧组在等待过程中成本急剧上升。剧组拍摄租用了英国产名为“Motion Controle(摄影机运动控制)”的机器,一天租金3万多元,两名操作的英国助手工资一天1000美元。剧组原计划租5天,由于下雨耽搁了近6天,20多万元就打了水漂。

  另一个让冯导头疼的是言语不通的外国顾问。对于拍摄地震,剧组特意邀请了欧美和韩国的技术顾问协助,但双方时常争吵,有时发火了还会威胁冯小刚,说要是用对方的建议就撂挑子,冯导只能两头劝,耐心当起了“和事佬”。

  人物篇

  群众演员敬业感动主创

  影片中的群众演员全部来自唐山,大多数人有家人在那场地震中罹难或幸存,因此,他们拍摄起来比主演更有感触,而他们的敬业也令一众主创深深折服。

  拍摄震后大雨的那场戏时,因为很多人的走位都需要布置,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但镜头前却一开始就得下雨,于是所有人就一直淋着雨,但所有群众演员毫无怨言地坚守阵地。主演张国强说:“有一个男群演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他穿一件大短裤,白色背心,本来一下摔倒就行了,但他完全是真摔,流的全是真血,佩服他。 ”

  此外,还有一场“烧纸祭奠戏”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冯小刚回忆说:“拍这场戏时,我们请了很多群众演员。我跟他们说:‘如果你们也有地震中失去的亲人,也可以跟他们说说心里话。 ’可是当他们开始说起来后,基本就停不住了,而且是声泪俱下。他们跟亲人的那些话,每一句其实都像锥子似的扎你的心。 ” 综合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